紫阳 李春平
我是多次寻访蒿坪了,且有常去常新之感。
蒿坪镇是紫阳县第一大镇。一条小河穿镇而过,形成了类似冲洪成扇的地形。早些时候,这里荒草遍野,疯狂生长的艾蒿独霸一方,蒿坪因此而得名。艾蒿种类繁多,青蒿入药,白蒿则是饥荒年代重要的食源之一,蒿枝馍馍至今依然是农家小舍的一道最具乡愁意味的菜肴,粗粮与野菜的巧妙搭配,融合成朴素而简陋的怀旧素餐。无论是创业归来的游子还是远道而来的游客,蒿枝馍馍便是唤起贫困年代味觉记忆的食物引擎,乡愁即刻化为一丝淡淡的云烟,伴着山野的轻风翩然缭绕。
在人们惯常的意识里,城乡之间是有着清晰的边界的。可是,走进蒿坪镇,便有进城的感觉。看那些街镇上的人,他们的居所,衣着,笑谈,精神风貌,你分不清他们是农民还是市民,分不清这里是城镇还是农村。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正在被这种新型农村悄然打破,城乡协调发展成为一种现实的可能。沿着镇子往上走,便是千亩茶园,百亩荷塘。在“两山夹一川”的地形中,镇子被两边的山村风景左右夹击,幢幢高楼像是从夹缝中生长出来的大树。群山并不陡峻,舒缓地隆起座座山峰,温情款款地将镇子像宝贝一样地拥入怀中。茶园是在坡地上种植的,千亩的规模自带气势,嵌入式的乡村公路穿越大片绿植,直通各个农家院落。
最具观赏价值的要数千亩茶园了。茶园的入口处写着林语堂品茶的体悟:“茶有一种本性,能够带我们到人生的沉思默想的境界里去。”站在高处凝视,茏茏茶树矮小而敦实,仿佛整个身子都紧贴地面,形态稳重,一副与世无争的低调模样。不知是为了方便人们采摘故意长得矮小,还是因为它自身的生物特性所致。茶园颇有园林气象,田间步道蜿蜒通向幽深处,有九曲回廊之妙。步道由木板铺成,两侧有护栏,可以驻足观景,凭栏远眺。困乏时,转身走进路边的茶室和凉亭,或品茶,或暂坐,或小饮,这些都为乡村浪漫情怀提供了多项选择。陪同我们的当地歌手哼出一曲紫阳民歌《送饭调》,韵味十足,倒也与此情此景相合拍。从步道行至河边,只见一条微型马路沿河而上,宽不足三米,长约一公里余,是村民的健身步道。健身步道划着三根彩条,逶迤婉转,画面感十足。有人在这里跑步,又跑出许多动感来。顺着彩道前行,可闻淙淙流水,可见座座小桥。过了桥,来到小河的另一边,便是洋溢着“紫阳味道”的农家乐集群,“紫阳味道”是蒿坪近年来的主打品牌,声名远播。小庄园,小洋楼,民宿馆,依次排开,空气中弥漫着乡村美味的浓香,从天而降的诱惑力将我们团团包围,让人无法逃避。即使马上走开,无非是走进另一种紫阳味道里。忽然听见操着外地口音的人说,不尝紫阳味道,不赏田园风光,何必来蒿坪?前面的几个游客突然止步,顾盼片刻,便闻香而去,那架势是要小酌两杯了。
远远看见百亩荷塘的金枝玉叶,便怦然心动起来。正要兴致勃勃地去赏荷,只见一辆小火车缓缓驶来,火车很火,坐满了游客。在我们面前停住,跳下几个人来。见腾出空位,我们也上了小火车。盲无目的地随车而行,车开到哪里,哪里就是观光点,就是目的地。看着庄稼,良田,民居,风景,就连路边的茅草都变得亲切可爱起来,由此泛起了对大地的敬畏之心。正是大地的无私馈赠和人民的劳动创造,才使这片艾蒿王国下的古老土地如此丰饶,如此风情万种。
率性的游览中,我脑海里突然浮现出乡村美学的话题。作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蒿坪镇不正是乡村美学的示范么?这个极富生态美感的现代农业观光园区,既是村民的公园,也是村民的家园。秀美的茶园风光,迷人的荷塘月色,诗意的步道曲径,幽雅的品茗小屋,丰富的紫阳美味,这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有机融合,也是生存智慧与生命经验的实践创造,它们建构了现代秦巴乡村的审美范式。而那些与生活质量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处处都是关乎百姓幸福指数的基本元素。所以每次来蒿坪,都会觉得不虚此行,感慨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