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沉岩
早起的一阵风,让我打了个寒战,窗前一片黄叶缓缓落下,我便知道又一年秋天来了。
“一叶知秋”,立秋的征兆谚语。书友言辞:叶飞立秋,人藏暑疾;需调养情致,平心静气。夏末秋初,天气明显变化;溽暑迟钝,晚风初凉,风物长宜的秋天登场了;这人称的“万物之灵”,让这个成熟的季节,在人们感知上表现得十分突出。所以人也一样,因溽暑而烦躁,到了立秋之日,心态也该会渐变平和了。
阅读古书便知,我国古人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现在仍然感知其意在理,这立秋过后,晨起漫步、骑车行路,或坐车办事,迎面吹来已是凉爽的风,不再有夏风的热烘,而让人呼吸轻松自在、舒爽无比。
住在安康汉江边,喜欢在滨江两岸大道上健身晨练,常会看到江面的薄雾飘浮;两岸公园树木花草,也如同一袭白纱笼罩着。伸出双手触摸一下吧,却又消失得无影无踪。此时,我更喜欢静下心来,独自徜徉在绿色软胶步道上,慢观落叶曼舞,任思绪被秋意凉风渐吹渐远。
立秋是“夏热秋凉”的分水岭,从声音可感知两个不同季节。夏季时节,知了和青蛙,其鸣叫声平分昼夜。知了在昼日聒噪,青蛙在夜间喧闹。可是一到立秋来临,秋虫纷纷出洞,昼夜分割被打破。知了白日晚起早歇,声音变小,还逐渐消失;青蛙却声势渐大,咕呱一夜叫个不停;同时还夹杂有“呲呲”“吱吱”“曲曲”“啾啾”那多种秋虫的声音。这一番声音强弱的转换,象征着一个季节的结束和一个季节的开始。
秋天年年到,年年秋不同,所以汉语里有“新秋”之词。新风、新雨、新叶、新果、新气象、新面貌,当然还有新人、新事等等,人们的感知也是全新的。时光由盛夏转入秋“三候”时,地上地下很多小动物,就悄无声息地消失了;比如蜻蜓、蝴蝶、蚊子、萤火虫,虽然偶尔有几声“知了”,也会渐渐消失。这时候,中秋月圆了,桂花香了,荷叶蔫了;菊花黄了,鱼虾肥了,蟹脚壮了;山乡河溪岸边的草枯黄了,麻骨石头露出来了,寒霜腻在石头、草木、高楼顶上,这便有“风霜高洁”之誉。
用“层林尽染”一词,来形容秦巴安康生态,应该是恰如其分,而毋庸置疑;用“秋高气爽”一词,来形容秦巴汉水安康的秋天,更是真知灼见,名副其实。因而我喜爱“自古逢秋悲寂寞,我言秋日胜春朝。”这句刘禹锡的《秋词》。所以,我感受安康金州的秋,是空旷的、明朗的,阳光的,如画的,宛如一室“窗明几净”而靓眼。
古诗词言秋色,描绘很多独特事物。譬如言晨雾:“残云收翠岭,晨雾结长空”;言露珠:“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言枫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言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虽然有“人生若是初相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这秋的“伤感”,但也有“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那秋的傲霜“品格”。此季节的万山红遍,硕果累累,就是一种鲜明别异于其他季节的魅力。
立秋闲读书,可领悟“洗砚之时曾染指,种花以外不低头。”也许是读书人自慰清高,与秋相仿,不攀附、不低头,寒结实(果实),而令人赞叹。然而深秋时节,稻穗深深低下了头,人们也会低下头,忙碌这一年的收获。故而,沉稳、谦逊,包容,成了立秋之后一道“务实”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