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915-3356512
  •  投稿邮箱:news@akxw.cn
 > 文旅 > 文化安康
文化中国行|古志书里的春节习俗
2025-01-24  来源:本站原创

rZ3安康新闻网

□ 罗先余rZ3安康新闻网

2024年12月4日,“中国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充分说明中华文明绵延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强大生命力。rZ3安康新闻网

清康熙年间的《兴安州志》对安康春节节事习俗的记录,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不仅有回应,还对弘扬传统文化有很好的启示和借鉴。rZ3安康新闻网

除夕rZ3安康新闻网

《兴安州志·风俗志》载:“除夕,换桃符,官长皆辞岁;正月元旦,五鼓起,焚香烛、拜亲友。”rZ3安康新闻网

除夕日,安康人贴新春联、担满水缸、门前屋后打扫干净、吃团年饭等。吃团年饭有一系列讲究:当凉菜摆上桌子后,当家主人先在门口院坝摆上小桌子,取三炷香平拿手中点燃,伸直胳膊举过头三鞠躬,口中念念有词:“一敬皇天后土,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二敬祖宗先人,保佑家庭发达、万事亨通;三敬亲朋后人,祝愿家和睦亲、后辈兴盛。”最后点燃鞭炮,鞭炮响完,当家主人喊:“团年饭开始!”rZ3安康新闻网

吃完团年饭后,当家主人带领家里人去给祖上上坟点亮。上坟点亮时先在祖上坟前叩三个响头,然后烧纸敬表焚香、点灯。rZ3安康新闻网

晚上,男主人开始拢火烧木炭置放堂屋,开始“守岁”,守岁也称“熬年”。rZ3安康新闻网

春节rZ3安康新闻网

大年初一古称“元旦”。1912年1月2日,临时政府颁布法令,定阳历1月1日为元旦,为示区别,把阴历大年初一改称“春节”。rZ3安康新闻网

大年初一,安康人有拜神、拜父母、赠压岁钱、吃元宝(饺子)、穿新衣、拜团团年等礼仪和讲究。关于春节的讲究与习俗,《石泉县志·风俗》有十分详细的记录:“元日,俗先于除夕,各家更换桃符。一夜洒扫街衢,满烧炉炭,爆竹声徽邑中,燔栢叶于庭院,一夕不断。是日五更起,敕内外不得出不祥语。阖家祀祖主于内堂。随命酒,肃拜父母,受训奉觞(给小孩压岁钱)。先期择吉方而后出。”rZ3安康新闻网

送穷rZ3安康新闻网

关于正月初五送穷,唐金州太守姚合在任上写下《晦日送穷三首》:“年年到此日,沥酒拜街。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送穷穷不去,相泥欲何为。今日官家宅,淹留又几时;古人皆恨别,此别恨销魂,只是空相送,年年不出门。”rZ3安康新闻网

《石泉县志·风俗》的记录:“五日,俗名其曰“破五”,行者忌之,必过是日,而后出游焉。家家晨起煮五色豆,互相馈送,名曰‘五豆’,取小児稀豆之意。至寅卯时,妇人剪帛为人,置积尘中,扫之于十字路头,名曰‘送穷’。比户皆然,不知穷不可得而送也。”rZ3安康新闻网

元宵节rZ3安康新闻网

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是庆贺新春的延续。rZ3安康新闻网

为了热热闹闹过元宵节,安康的各村庄基本从正月初十就开始筹办“灯会”,由“灯头”集资,采购编造社火用的竹子、彩纸、彩布、铁丝等。正月十二晚出灯,在走马灯、排子灯、竹子灯和人群的簇拥下,到官府、各村庄、农户玩耍起狮子(火狮、彩狮)、龙灯(火龙、彩龙、草龙)、芯子、高跷、采莲船、推车车、跑毛驴、大头和尚戏柳翠、打连枪,板凳龙、鹭鸶叨蚌壳、地蹦子灯。rZ3安康新闻网

至元宵夜,各村庄基本通宵达旦、鼓乐喧天,游龙舞狮、采船摇摇,你方唱罢我登场、唱天唱地要盼风调雨顺百业旺……rZ3安康新闻网

《石泉县志·风俗》对元宵节的记录十分详尽:“元夜,石(泉)俗颇尚豪奢。城内外各街,互相角胜者立灯花会。一会时,敛会钱置公所中,令好事者董其事。先期延请工匠分街而办,以扮傩相角。每会或百抬,或七八十拾,杂以楼台宫殿,莲艇虹桥,悉以罗绮锦绣为之。前导鼓锣,后继笙板,筝弦喧天蔽日。至是夜,灯有鳌山、星桥,花有连城、炬辙,画架填街、彩联迷日。而曲折顿碍之状,即士绅亦肩磨而已。邑父母亦拥轿沿玩。即火城锦里,号为不夜者,不啻如之。高歌缓唱,无地无之。士女市行不便者,梯屋而聚观焉。间有京洛仕官,往来使客,泊舟来观,罔不徘徊惊诧也……”rZ3安康新闻网

这些关于年俗的记录,都是古代先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需要我们继承和弘扬。 rZ3安康新闻网

责编:殷婷|一审:许安|二审:孙妙鸿
终审:张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