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915-3356512
  •  投稿邮箱:news@akxw.cn
 > 文旅 > 文化安康
苕香飘千里
2025-02-28  来源:本站原创

□ 郭华正gxh安康新闻网

霜降时节,陕南主要农事是挖红苕、种麦子。这节点,我就迫不及待地蒸苕吃,先尝鲜过瘾。这原生态食品,粉而甜,软而糯,确是“入唇菠萝甘,搓手蔷薇香。”像极了不图回报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默默无闻地奉献。gxh安康新闻网

红苕亦称甘薯、白薯、番薯、地瓜,原产地是南美洲的墨西哥等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后传入东南亚一带。明万历年间,福建长乐人陈振龙从菲律宾将番薯引入中国,呈准福建巡抚金学曾试种成功并推广,迄今432年。广东林怀芝到交趾(越南)行医,回国时引进了番薯这个药食同源的稀罕物,先后在福建、广东、浙江诸省种植。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又在上海试种成功,缓解了时水患后的饥荒,并将种植技术和多种用途写入《甘薯》一书中广泛宣传。gxh安康新闻网

根据现有史志资料记载,安康种苕是近一百多年的事。《紫阳县志》载,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陈仅(浙江鄞县举人)任紫阳知县时,见“民恒有菜色,粮食不能自给。”当即“引进粮食新品种”,“劝民种苕”,解除人民疾苦。他调任安康知县后,又从紫阳引进苕种。《安康县志》载,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知县陈仅为解决灾多粮少、民贫缺食的困难,教民广种红薯。到1931年,安康红苕产量与玉米产量相当,占秋粮的1/3。由于红苕耐旱稳产,一直是浅山丘陵的“半年粮”。这对保守饥荒困扰的农民来说,就是一种宝藏!gxh安康新闻网

笔者的故乡位于丘陵地带,苕是主要农作物之一。有“一料(季)红苕半年粮”之语。庆幸自己出生在陈仅引种红苕百年之后,与苕结了善缘。孩童靠它养小命,少年参与种苕活动,乃至带苕放牛,带苕上学。农谚说“秋后弯弯腰,胜过春天走一遭”。苕称“地宝”,埋在地下,隔着地皮难以刨干净,尤其地头垄沟边。苕蔓干枯早,易被人忽略,给秋人发现残留蔓根,定会挖出一串红苕来。即使未发现蔓根,地角垄畔也能翻出一笼来。这种好习惯是对劳动成果的爱惜,对温饱线上的人来说,更是对生命的珍惜。少年常随大人参加这样的拾秋活动。如今遐龄,它成了捡拾秋野的美好时光回放。gxh安康新闻网

那年代,苕是居民粮的标配。在饭馆买饭,一碗米饭搭上一两块红苕,这是人们的共同记忆。gxh安康新闻网

十冬腊月,朔风凛冽,天寒地冻。营养丰富的红苕既容易消化,又供给大量热能,自然成为捉襟见肘之家果腹御寒的最佳食物,家家户户,餐餐有苕,变着花样巧吃苕。“早上红苕站队,中午红苕开会,晚上红苕打扑克”,意思是说早上吃蒸红苕,苕像列兵站队;午饭吃红苕糊涂,许多小苕块相聚犹如社员在一起开会;晚上吃的炒苕片,颇似扑克牌。过年津津乐道的是炒的苕果子、炸的是薯片,和苕垫底的蒸肉肘子。团聚的开心,老少的欢愉,那眉眼笑得像盛开的红苕花,多彩而灿烂。gxh安康新闻网

苕是三餐四季一主粮,青黄不接救命粮。因而人们对苕的保管也煞费苦心。为了保温防雨水,因地制宜挖苕窖贮苕,犹如当今的冰箱冷库。窖口搭的像小偏厦;为了防盗,窖口一尺多深内壁按十字架上锁;春季,窖里缺氧易发生危险,先辈们也脑洞大开,用一盏油灯吊入,观其燃熄、亮度,测试氧气浓度,再决定是否下窖。gxh安康新闻网

红苕既是高产粮食作物,又是一种美味蔬菜。除蒸、煮、烤外,还可以晒干苕片、苕丝,随时可做饭吃。加工成淀粉,可做粉条,食前温水浸泡,热煮、凉拌皆可,单炒配菜也皆宜。还可制成包子、饺子等食品馅料,润滑耐嚼,口感极佳。又可把苕粉条加糖膨化,受孩子追捧。采用蒸、炸、炒方法可随心烹制各种风味菜肴。如醋溜红苕丝,丝丝缕缕刺味蕾,酸辣脆嫩皆爽口,成为陕西冬日家常菜。用苕垫底的蒸肉肘子,现今往往吃苕而留肉,苕的魅力不言而喻,从求温饱到讲科学促健康转变。当下连艳绿的苕叶也一举跃升为市民餐桌上的环保菜,各种滋味的薯条、薯片进入超市受青睐。不由得让我想起乡下岁月来,那年月的我们怎么也不敢想红苕会有如此尊贵的待遇,我若是苕,定会欣然自慰的。gxh安康新闻网

夏秋时节,若削个粉皮小红苕,咬一口啊,甜如藕,嫩如菱,脆如雪莲果,清香可口。津津有味,从舌尖甜到心间。gxh安康新闻网

绿树常念培土恩,吃苕不忘引种人。陈仅的卓著政绩受到安康人民的敬仰而名垂史册,《重续兴安府志校注》《安康地区志》《紫阳县志》和《安康县志》都有多处记载:“陈仅在安、紫两县主事十余年,轻徭薄赋,又极重农事。积谷备荒。撰写《劝民种苕备荒六十韵》。步叶世倬后尘,以诗文劝农桑。”“还发布《劝谕广种红苕晒丝备荒示》,颁布政令推广种薯。”因其政绩而深得百姓爱戴,离紫阳时,吏民赴省呈留,未准。地方为其建德政碑,并立祠纪念。读到此,我突然与先民产生了深切认同。历史一再证明“人因有德而伟岸”“德不孤,必有邻”的不朽名言。陈仅所为,不就是跨时代的精神楷模吗?!gxh安康新闻网

责编:殷婷|一审:许安|二审:孙妙鸿
终审:张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