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锦涛
近些日子,我很想吃浆水面,尤其是手擀的浆水面,这面啊,又细又长,吃到嘴里实在是味道酸美且又很开胃。或许是住进城里没有了手工擀面的大案板,也许是辛辣荤腻吃太多了……
安康城里有好多卖浆水面的摊点,他们做出来的浆水面,大多数都像浓妆艳抹的女子似的,香料味精太浓,掩饰了浆水面原有的素颜之美。 既然叫浆水面,那不得不说一下浆水,浆水又名为浆水菜,它应该是安康的“名小吃”,犹如北京豆汁、长沙臭豆腐一样,非安康当地人的确吃它不惯。
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形象地表达了安康人喜食酸味的饮食习惯。萝卜缨、春不老、刀刀菜等都是泡浆水菜的上好之选,洗净、晒蔫、汆水、沥水、入罐,倒入浆水引子,掺入凉面汤,十二小时后翻一翻,之后每日搅上三搅,三日之后即可食用。
在外求学的时候,每每放假前夕,给家人说得最多就是,几时回家,老爸把浆水手擀面备好。
父亲的手擀面是一绝,和面、醒面、擀面、切面,在我眼里父亲做的手擀浆水面,远远不次于五星级酒店大厨的手艺,切出来要筷子宽、厚,俗称棍棍面,爽滑劲道,安康的面既没有关中面的厚重,又没有陕北面的花梢,它有的是陕南面的质朴和独到。
母亲也未闲着,从罐中捞出浆水,拧干、切碎、锅烧红后倒入猪油,投入干辣椒、葱、姜、蒜等佐料,配上韭菜、豆芽等辅料,来回翻炒片刻,加入适量浆水煮沸,入盐调味,一盆热气腾腾的浆水汤炒好,香气弥漫整个灶房,静等着与擀面相遇。
妹妹在屋外的石窝子旁,正用力将自家种的小米椒、大蒜、生姜等佐料捣碎,母亲站在锅灶前大声地喊叫,油烧红了,快把大蒜辣子拿来,妹妹端着大蒜辣子跑到母亲身边,大蒜辣子与菜籽油在锅里碰撞后,产生出更加浓郁的香气,大老远都能闻见,让人味蕾大开。
刚踏进门,面就下锅,还没等我安顿好,一碗热气腾腾的浆水手擀面递到我跟前,舀上一勺油泼辣子,就着大蒜辣子,哧溜哧溜吸入口中,家的味道就被嚼到了嘴里,进入到胃里,浆水面的能量充斥到身体每个部位。
尝遍百味之后还是感到浆水面最适合我的肠胃,父母的憨厚和寡言就好比这一碗浆水面,他们朴实无华却包容了一切,想着想着,我好像吃了父亲做的浆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