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洁
在教育的漫漫航程里,教师就如同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航行的船只,唯有将阅读视为那坚实可靠的舟楫,才能在这片充满未知与挑战的教育海洋中,坚定地驶向理想的彼岸。
阅读滋养师者博爱之心。教育是爱的事业,可以在书本中沉潜;教师是爱的源泉,亦可以在阅读中升华。回溯漫漫历史长河,陶行知先生在其具有深远影响力的著作《中国教育改造》中,曾生动且深情地描绘了“爱满天下”这一至高无上的境界。即便岁月流转,时光变迁,在当代丰富多彩的教育叙事画卷中,这一境界依然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辰,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芒。《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中,苏霍姆林斯基语重心长地提醒我们:“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这句话如同洪钟大吕,时刻警醒教师要永远行走在求知的道路上,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前行。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到《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时,雷夫·艾斯奎斯老师那令人惊叹的25年如一日的坚持,仿佛一部真实而动人的教育史诗,向我们淋漓尽致地诠释着教育者那颗纯粹而真挚的赤子之心。而在《窗边的小豆豆》这部温馨的作品里,小林校长那独具匠心的教育智慧,如同点点繁星,照亮了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从教的空间,让我们都能深刻地触摸到因材施教这一教育真谛的奥秘。
诸如这些经典的著作,浸润着人性的光辉,如春雨般轻柔而细腻地洒落在教师那片广袤的精神土壤之上,师德如同一颗坚韧的种子,在阅读的滋养下逐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最终长成一棵参天大树,为教育事业撑起一片绿荫。
阅读构筑教师专业高塔。很多年前,当我看到遥远而先进的芬兰,每位教师年均阅读量竟高达50本专业书籍。我感受到,这个数字背后,所折射出的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量化指标,更是芬兰教育者对专业深度那种不懈追求的精神。
我们无须模仿芬兰,但品读专业书籍应该成为一种爱好和习惯。从教育哲学的经典巨著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到引领教育实践变革的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这些经典教育著作犹如一座座坚实的基石,构建起了教师专业认知的坐标系。它们为我们教师提供了宏观的教育视野和深刻的教育理念,让教师在面对复杂的教育问题时,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高瞻远瞩,做出明智的决策。《可见的学习》这本著作则另辟蹊径,它运用大量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为教学策略提供了坚实可靠的科学支撑。这使得我们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上,不再是盲目摸索,而是有了科学的依据和指导。阅读《教育的彼岸》《21世纪的童年》《项目式学习》等前沿著作,指引着课堂变革的方向,让我们能够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不断创新,紧跟时代的步伐。持续的专业阅读,可以构筑专业成长的高塔,使我们教师站在教育发展的最前沿,成为新时代教育领域的弄潮儿,真正引领着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
阅读搭建师生对话虹桥。富兰克林说:“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流使人清醒。”校园是师生交流的舞台,而阅读扮演着一种奇妙而独特的角色,可以搭建师生之间心灵沟通的最美桥梁。幼儿时代,我们鼓励孩子阅读各种童话故事,感受世界和心灵的美好。小学阶段,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夏洛的网》,这部温馨感人的作品如同一位温柔的导师,默默地培养着孩子们的同理心,领悟友情的珍贵和生命的意义,学会了关心他人和尊重生命。初中时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麦田里的守望者》,他们在阅读中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还能欣赏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引发孩子们对成长的深入思考,开始感悟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而高中阶段可以推荐学生品读《百年孤独》,他们在阅读中能够领略文学的魅力和人类历史的沧桑变迁,开启对世界多元文化的探索之旅,或许还能为他们打开一扇窗,引领他们走进魔幻现实的神秘通道。
当然,譬如《三体》那充满科幻魅力的光芒洒落在中小学生的身上时,它瞬间点燃了学生心中对科学梦想的熊熊火焰,那宏大的宇宙观和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让他们沉浸在科学的奇妙世界中,激发了他们对未知世界的无限向往和探索欲望。当少年捧起《苏菲的世界》时,可以启蒙他们满怀深情地初步感知哲学的内涵,仿佛捡拾了一把神奇的钥匙,悄然开启了少年对哲学世界的好奇之门。深邃而浩瀚的经典文学书籍,如璀璨的星光,必将照亮他们探索未知的道路。
教师不仅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而且是好书阅读的引路人。教师要坚持和学生共读经典书目,为他们精心挑选适读书籍,指导他们开展“经典书籍品读会”“读书心得漂流”等各种读书活动,这才是书香校园应有的模样,也是新时代老师对学生和教育真正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