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焕龙
这树之所以引人注目,既因其位置显赫,又由于长相奇特。
走进旬阳市五龙湾生态农业园区,让人的嗅觉、视觉同时忙碌起来。厂房里飘散出的拐枣酒香与四山的花香、河水的清香相融,让人迷醉于自然美味;而园林里的奇石、花卉、珍稀草木,均因春色扑面而令人迷恋。我们参观了东门口的铜钱石、莲花池和园区正中的地下酒窖,一出绿化带,就看到了西边台地正中的这棵青檀树。
它的身旁有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李花和刚出嫩芽的紫薇、刚发幼果的樱桃,周边有主人从秦岭、巴山采集的名贵植物,虽然多数我还叫不上名儿,但听说都是濒临灭绝的珍稀树种。因此,居于核心地位的这棵青檀,就成了这片植物园中独一无二的树王。
然而,严格说来,它只是半棵树。
它的上半身已经失去,只留下这节六米高的树桩;两人合围的腰身虽然粗壮,但东边的树身已成破洞,作为用材林它便失去了基本用途;而满身的细枝正蓬勃生发,纷纷冒芽的枝头生机盎然,那旺盛的生命力与蓝天白云一道高唱着新春的礼赞。
主人杨厚根介绍,这树是他八年前从何家梁上移植过来的。那年初秋的一天中午,他在铜钱关镇的集市上与赤岩村的老向相遇,听说他正在创建生态农业园区,除了酿酒、农产品加工,还要兴建植物园,老向便说自家林地里有棵青檀树,粗壮高大,十分威武。当时的杨厚根,是走出铜钱关在西安创业的成功人士,作为“回报家乡、反哺农业”的典型,他重归故里,产生了轰动效应,加之他因助人为乐而当选“中国好人”,不仅在旬阳威信很高,而且在安康市也是媒体常客。因此,那一阵向他推荐奇石花木、各种生意的人很多。杨厚根听了老向对那棵青檀的描述,立刻产生兴趣,他按对方的报价付了八百块钱,当下成交,像是完成了一个项目般的满心欢喜。然而,一个月后,当他带人去挖树时,却傻了眼:此树长在乱石岩上,无路运输;树干烂了个一尺多深、一丈多长的大洞,使树身失去了用材价值。杨厚根原想要回树款返身离去,但想到“诚信”二字,他没开口。转身再看一眼那棵流着黄水的大树,他又不忍舍弃。他从岩石上攀爬到树身旁,抚摸着它苍老的树皮,想到了父亲那粗糙的大手;抚摸着它那破烂的身躯,想到了多灾多难的母亲。于是,他把尚未给父母行好孝的那份爱心转移给了这棵老树,毅然决定:把它移植回去,保护起来!
为了这个决定,他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先是雇用挖掘机和人力,从向家门口开始,在山岩上打通了半公里车路;再雇人力、机械,掏了六米多深的树根;又经专家指导,为了保栽保活、重显生机而截去老树分枝处的树身,只保留了六米高的树干;然后雇来吊车、卡车和数十民工,将其运送回去。再加上移入园区的挖坑、砌台、培土与吊运,一应折腾下来,花费六万多元。
听了这个故事,不少人都只摇头,说杨厚根是“豆腐盘了个肉价钱”。就连老向都不理解:“你破那么大的本钱,弄回去个烂树桩,图个啥益?”
素来沉默寡言的杨厚根,只埋头干活,不做任何解释。他给青檀树取名“檀老大”,尊为树王,植于台地正中,赋予中心位置。将其在坑中固定好后,他请来林业专家,请教如何培土、施肥、灌溉,怎样输营养液、防虫治病。在他的精心照料下,第二年初春,树身发芽,似乎一夜之间就长出了一百多个芽枝。他请示了专家,从顶部往根部细心观察、比对,选留了二十枝。又过十几天,树的根部长出了一寸多长的三株小苗,他用稻草搭棚,培土施肥,精心护住。待这小苗长成了一尺多高的小树,他双手扶着,小心翼翼地将小树引入树洞,让他们在此生长。之后的每个春天,他只是保留树洞、树疤周边的芽子,让它们长出枝子,助力老树焕发青春。
如今,老树身上长满新枝,满身透出春天的气息。尤为有趣的是,树洞里长出的三株小树己有三米多高,到叶子成形的初夏就完全遮住了树洞。更有意思的是,树身一人高处的南边,那块因搬运受伤而形成的羊头状结疤,竟然长出三株直直向上、幼儿胳膊粗的树枝。一位画家看后,惊呼这是“三角羊”。一时间,人们大呼“三羊开泰”,为此树此地拱手祈福。
送走客人,夜深人静,杨厚根在树下教子。他告诉儿子杨康:“我把这半棵青檀移栽到这儿,最初的直观想法是记取不做调查研究就盲目买树的教训,给自己长个记性,做任何事都不能草率;也让这场买卖有个完美结局,做人要讲诚信。但我内心深处的意念,是对这棵老树的敬意。它在那么恶劣的环境下,那么顽强地长了那么多年,那么坚韧地长得那么高大,让人看一眼就心生敬意。它一直长到伤痕累累、奄奄一息时才巧遇了我,这是人树之缘。为了这个缘分,我要像当年在洪灾中巧救村民,在泥石流中抢救学生一样,把它救下来……我们办的是生态农业园区,最大的资源就是山水、草木,只有从心灵深处敬重它们,才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环境,才有园区绿色发展的美好前景!”
儿子听懂了,抚着树身,频频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