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漪
老子云:“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面对眼前的汉江江面,我突然觉得古人将智慧哲思以水类比再高明不过了。有幸走过几处流淌着大江大河的华夏土地,壶口的黄河奔腾有力,都江堰的岷江湍急浩大,橘子洲的湘江充沛开阔,古都咸阳的渭河从容厚重,三峡的长江静默深邃……正是有了它们,华夏儿女繁衍生息,悠久文明得以传承发扬。可是,我竟忘了仔细感受生育我的这条母亲河——汉江,她的悠久历史和独特魅力。
这条流淌在中华腹心地带的江河,穿越秦巴,贯通荆楚,汇纳百川,东入长江。优越的地理位置与特定的历史碰撞出了一段发源于汉江上游的汉人故事。
余秋雨先生在拜将台大门屏风上题写着:“我是汉族,我讲汉语,我写汉字,这是因为我们曾经有过一个伟大的王朝——汉朝。”犹记得在走出拜将台时,被这段话深深触动。
在文旅热的浪潮中,这座城市在汉江的浸润下依旧保有着她的低调谦逊,只是默默将优质水源输送至关中、华北平原。汉江上游末端的丹江口市(古称均陵、武当县、均州府)因1958年新中国在此截流建坝,开工建设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而得名。而早在春秋时期已经在楚地传唱久远的《孺子歌》,经孔子和屈子两位圣贤的传诵,让沧浪之水广为流传。
而今的丹江口市因建坝蓄水,将悠久的均州、沧浪淹没在一片浩渺无垠的碧波之下。与此同时,江水北送,水位下降,曾经号称“长江最大支流”的汉江早已丧失了曾经的航运价值,只留下沿江落寞的古镇、渡口讲述着黄金水道的辉煌。为优质水源的保护,汉江流域的城市和百姓在生态环境上所付出的努力和代价也让人动容。
春夏之际,库区蓄水,江水丰沛,漫江碧透,沿岸山峰层峦耸翠,绿意盎然,驻足两岸,清风徐来,顿感清净舒畅。在经济开发的当下,汉江历经千年,东流不改,又以一种最朴素的方式泽被两岸,福润华夏。而青山绿水中的这座小城——安康,也成为难得的宜居之地。
若问汉江的智慧是什么,或许是“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