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海章
1977年,中断10年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恢复了。我是1964年毕业的高中生,已经三十一岁。好在我所在部门的领导开明,任我混在“老三届”的队伍里报了名,幸运地考上了。当时我已有两个孩子,我的女儿天真地对同学说:“我爸爸和我一样,都上一年级。”我的经济负担重,学习困难多。我在笔记本上写了两句联语,藉以自励:
人一能之己百之虽愚不陋
始有疑也终解也但虚则通
上联句意取自《礼记·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下联是勉励自己虚心求教,攻克难关。
毕业以后分配到了刚刚建校的安康师专任教。有朋友说从党政机关改行失掉了做官的机会,我自知不是当官的材料,我把冰心先生文章中的一副对联高悬书房:
知足知不足
有为有弗为
算作回答。
教师生活乐在其中,苦在其中。当商品经济的滚滚红尘席地而来之时,更需要有一股为事业献身的殉道精神,方能心静如水。一日,学校门口又一家公司开张,在鞭炮的烟雾和喧嚣之中,贴出了那副传之久远的发财对联:
生意兴隆通四海
财源茂盛达三江
我下意识地捏了捏自己的钱袋,里面孤零零地躺着我那支三寸不烂之笔。回房环顾四壁,也写了两句联语贴于书桌之上:
书林芬芳兮神游四海
颖锋蜿蜒乎笔走三江
缺黄少白,却安贫乐道。淡泊之人,还有别样精神追求。
1990年,亚洲运动会首次在我国举行,标志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亚运会火炬的生产单位广东顺德热水器厂曾在《人民日报》以上联征求下联:亚运燃圣火圣火出神州神州燃遍圣火
我有感于亚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良好的运动成绩和精神风貌振奋了全国人民的精神,对以:
体坛鼓雄风雄风振华夏华夏鼓满雄风
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逐渐丰富。从1986年开始,每年春节,全中国人民都增加了一道文化大餐: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1992年的春晚推出的楹联鉴赏节目曾经以一句上联征求下联:
钟鼓楼终夜钟声敲不断
此联字面虽通俗易懂,却暗含了许多机关 :钟鼓楼是建筑物名称,而“钟”和“鼓”又是两件乐器,“钟”与“终”还是同音字。下联不仅要在上述的几个方面与上联对仗或匹配,还要有相称的音乐意境。这年春晚的喜庆音乐感染了我,终于对出:
琴箫台晴空琴韵抚难平
也是在这一年国庆节刚过去十天,党中央召开了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为庆祝“十四大”的召开,我领命为学校写了一副门联:
国迎佳节教育园地结硕果
党有盛会改革方略治神州
1998年10月安康师专举行建校二十周年庆典。校友欢聚,嘉宾云集。1978-1998,正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二十年。二十年天地翻覆,国家发生了巨变,安康师专也发生了巨变。从当年的几间从安康中学借来的破旧平房,到如今的现代化校园;从过去人们戏称的“安中附大”,到如今初具规模的本地唯一一所全日制省属高校。作为一个建校初期进校的教师,我亲身感受了这段历史。我为庆典大会撰写了一副长联,表达我的激动和喜悦之情:
一校独立金州,引三秦儿女竞赴,育四千学子成才,二十载筚路蓝缕,今日基业初奠;
诸君齐集校园,喜五方友朋会聚,看百年科教兴国,亿万人励精图治,明朝中华腾飞。
2002年,我担任班主任的中文系1980级学生从四面八方回校,举行毕业二十年同学聚会。这些当年的懵懂少年,青涩小子,如今都是各级学校、各条战线的骨干分子。我的心情异常兴奋。由于我的声带有病,我请我的学生在聚会的会场念了我献给大家的一副联语:
秦头楚尾,秀水雄山,地融南北西东灵气;
姹紫嫣红,英才硕果,人领古今中外风骚。
新世纪伊始,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时期。为了提高人才培养层次,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安康市政府和安康师专于2002年不失时机地提出“奋战三年,把安康师专建设成为一所合格的综合性本科院校”的奋斗目标。市委、市政府加强对升本工作的领导和具体指导,努力增加资金和物资投入,调动地方上各方面力量,从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师专、农校、教育学院三校干部职工、全体师生上下齐心,艰苦奋战,克服了无数难以想象的困难,努力实践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万无一失”的要求,终于2005年年底顺利通过了教育部专家组的验收和教育部的评审,顺利地升格为本科院校。2006年4月,我们迎来了“安康学院”挂牌典礼。
在我临近退休之时,我的学校终于跨出了这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这一步,对于学校的长远发展,可能只是阶段性的一小步,但对于许多如我这样年龄层次的老教师来说,那就是圆了一生的梦。怀着对过去岁月的感叹,怀着对学校美好未来的憧憬,我为“升本”庆祝活动写了下面这副对联,也算是我几十年联语人生的结语:
大江东去九曲回环终归瀚海
宏业中兴三年升本再上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