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915-3356512
  •  投稿邮箱:news@akxw.cn
 > 文旅 > 文化安康
漫话葫芦
2025-08-29  来源:本站原创

□ 蒲小茶xXr安康新闻网

葫芦一路走来,已考证有7000年的历史了。xXr安康新闻网

葫芦一开始不叫葫芦,《本草纲目·壶卢》载,“古人壶、瓠、匏三名皆可通称,初无分别。”直到后来,人们才基于葫芦的形状以不同名字加以区分:“后世以长如越瓜首尾如一者为瓠,瓠之一头有腹长柄者为悬瓠,无柄而圆大形扁者为匏,匏之有短柄大腹者为壶,壶之细腰者为蒲芦。”xXr安康新闻网

葫芦最早的用途就是被吃,《诗经·豳风·七月》中的“七月食瓜,八月断壶”。她沿着历史的墙根走着走着,身份就有了很多变化,最粗暴的就是一分为二做成水瓢。要么挖去里面的种子做成壶,道士装药的药葫芦,侠客消愁的酒葫芦。掺了男女感情应该是在《红楼梦》第91回中,贾宝玉向林黛玉表达爱意时曾说“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这个瓢应该也是葫芦瓢。xXr安康新闻网

人世间,很多事,很多际遇往往只有一回,再也无法重复。xXr安康新闻网

葫芦的一生应该也是。20世纪末,我在白河县松坪教书,学校教室外有一个斜坡,孩子喜欢从这儿爬上滑下地玩,斜坡外是一个大坎,很不安全。向当地的邻居农户要来一株葫芦苗子栽在此地,大家看我栽了葫芦叶叶慢慢延伸,就只好放弃这个游乐场所。乍一看,我还真有点不得人爱不近人情的感觉,可是时间一长,大家懂我心意,越发地宠爱这架蓬勃的葫芦,同学们自发地搬来石头砌了石坎围栏,并用粗大的树枝搭置了葫芦架,添了农家肥,葫芦越发旺盛,成就一蓬绿荫,葫芦或隐或现地挂在架子上。恰秋阳微温,阳光穿过繁密的葫芦叶隙洒下点点光斑,搬个小凳子坐在葫芦架下,看着盈盈绿意隔绝尘世扰攘,正是“茶瓯香篆小帘栊”的意境。现学校早已不在,也物是人非,葫芦依稀在梦中。xXr安康新闻网

葫芦是具有救生圈功能的。《诗经·邶风·匏有苦叶》中写道:“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揭。”这首诗描绘的是秋日里一位女子在济水岸边,盼望着心上人过河与她相会;她坚信,他一定会背着葫芦渡水来找她。铁拐李的葫芦不仅仅能装酒装药,过海的时候还当船。战国时期,庄子认为可以将大葫芦连在一起帮助人渡水,《鹖冠子·学问篇》中还记载了:“中河失船,一壶千斤,贵贱无常”,北宋陆佃作注时写道:“壶,瓠也。佩之可济涉,南人谓之腰舟。”在古代行船,船上要放一些葫芦,当不幸翻船了,葫芦能发挥类似救生圈的作用,宋代南方人称其为“腰舟”。xXr安康新闻网

学术研究显示,葫芦与“伏羲”“女娲”传说存在关联,闻一多先生通过语音分析认为“伏羲”“女娲”或源于葫芦神话。除此之外,葫芦舟还是直通仙境的交通工具。《逸史》中记载了天上的仙女相中了洛阳的卢杞,于是派麻婆传递心意,并交给麻婆两粒葫芦籽。麻婆回去后,与卢杞“清斋七日,斸地种药(即葫芦籽),才种已蔓生;未顷刻,二葫芦生于蔓上,渐大如两斛瓮”,葫芦籽刚种下便生出藤蔓,顷刻间已经长成了能装两百多斤粮食的大葫芦,于是麻婆用刀割下两只葫芦并掏空,与卢杞各自钻入后,“风雷忽起,腾上碧霄,满耳只闻波涛之声……长久,葫芦止息,遂见宫阙楼台,皆以水晶为墙垣,被甲伏戈者数百人”,如此他们二人乘坐葫芦舟来到仙人的居所。xXr安康新闻网

世上的事并不都是越热闹越好,很多时候,留一点寂寞和孤单往往更好。在天宝驻村,傍晚寂寥之时,整个院子只剩一人,就顺着路往下一个村庄裴家走。夜深沉,再顺着路往回走,有路灯还好,没有路灯,就把手机拿出来借着微弱的光亮往回走。在路旁的葫芦架下,一个光头和蔼的老人和我打招呼。很清楚地看到是人,我还是吓了一跳,惊呼着“吓死我了。”他不紧不慢地应道:“好人遇见的都是神仙。”xXr安康新闻网

常常思忖,难得我一直要求自己做个好人,看来还是挺好的。做个好人,即便不能给身边的人带来物质的丰盈,但却能让大家的生活更有舒适感,也更接近幸福安康。xXr安康新闻网

葫芦谐音“福禄”,代表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葫芦外形圆润流畅,象征“尚和合”“求大同”理念,其多子、多益等文化寓意被广泛用于喜庆场合。我们都愿意生活中“福禄寿喜”,那就多种葫芦,多吃葫芦,享受“福禄”的喜悦吧! xXr安康新闻网

责编:徐思敏|一审:许安|二审:田丕
终审:张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