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朝清
岚皋连续三届“村BA”的呐喊、哨音与欢笑,在山谷间交织回荡,早已超越了一场场简单的篮球赛事。它是岚皋人把平凡日子过成诗的生动写照,是将质朴精神酿作醇香美酒的独特表达。这份动人的光芒,源自这片土地深厚的精神底蕴。
从首届“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到如今把民歌、明星、农特产品乃至商业元素搬进赛场,岚皋人始终在琢磨:如何让篮球真正变成“全村人的事”。如今这里村村都有篮球场,篮球架下被踩得发亮的土地,架起了山货出山的通途。这份创新从不是空中楼阁,而是深深扎进乡土深处的智慧在闪闪发光。
家门口的事,就是自己的事。台前幕后,全县上下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赛场上,球员们一个眼神便心意相通,有人跌倒,总有援手及时伸来;赛场外,乡亲们搬来自家板凳当看台,你送鸡蛋我煮热茶,特色小吃摆出来免费尝,把赛场烘成了暖意融融的大家庭。这里没有专业的战术板,却有“咱们村不能输”的无声默契;没有耀眼的奖杯,却有一双双紧握在一起的手。
岚皋办赛事,始终秉持“简朴却不简单”的理念,厉行节约、杜绝铺张。为了让所有人有更好的体验,今年特意搭建了球馆、铺设了商务集装箱。没人计较排场够不够大,大家只关心球场平不平整、比赛热不热烈。这份朴素里,藏着岚皋人最本真的生活智慧:日子要精打细算,快乐却能慷慨分享。
拼搏忘我,铸就了“村BA”的魂魄。赛场上,年过六旬的黄大叔虽步履不及青年矫健,精神却依旧矍铄,带领南宫山队创下佳绩;年轻小伙为团队拼尽全力,即便累得脚步踉跄,仍攒着劲儿想继续战斗,被换下场时,眼里满是不甘的泪光。他们不为名次而来,只为不负并肩作战的队友、不负场边呐喊的乡亲,更不负胸膛里那颗“争口气”的炽热之心。每一滴砸在地上的汗水,都迸溅着不服输的倔强。
无私奉献,蕴藏着“村BA”的温度。长达三个月的赛事,离不开无数人默默付出:退伍老兵主动维持现场秩序,医生背着药箱驻守场边待命;大学生、社区群众忙着清扫场地引导观众;还有一群自由职业者成了“气氛组”,从早上八点守到下午一点,又从下午四点忙到晚上十一点,像上下班般准时待在赛场,时刻把氛围炒得火热。所有人都不求回报,这份热忱就像岚河的清流,无声流淌间,滋养了整个赛场的蓬勃生机。
热情好客,绽放出“村BA”最动人的笑容。无论是邻村乡亲,还是远道而来的客人,只要踏入岚皋地界,总会被热情地拉上看台,塞一包魔芋干,递一瓶南宫山泉。孩子们追着客人高喊“加油”,不管认不认识,都会送上一份毫无保留的真诚笑容。赛场就像个敞开大门的农家院落,每一位来者,都是贴心的自家人。
岚皋“村BA”精神,恰似大巴山上的青松——深深扎根于乡土,向着阳光奋力生长。这份精神,藏在赛场上每一次全力奔跑里,藏在每一声忘我的欢呼里,也藏在每一张淳朴真挚的笑脸里。它散发的光芒,照亮了乡村的热闹与欢乐,更映照出生活最本真动人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