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915-3356512
  •  投稿邮箱:news@akxw.cn
 > 文旅 > 文化安康
舌尖上的紫阳民歌
2025-11-17 19:15:01  来源:本站原创

□ 马玮nzD安康新闻网

穿行在秦巴山地的褶皱里,汉江的碧水如一条玉带,将千年时光洗得温润。就在这山重水复之处,藏着一个小城,名曰紫阳。这里的山,是“千盘之险”;这里的地,是“无百步之平”。然而,就在这看似险峻与闭塞的天地间,却生长出两样最是柔软、最是鲜活的东西——一样是钻云透雾的山歌,另一样,是熨帖肠胃的吃食。歌与食,在这里纠缠交融,唱出了生活的百般滋味,也炖出了一锅人间的温暖。nzD安康新闻网

紫阳民歌,便是这方水土孕育出的精灵。它不像殿堂里的乐章那般规整肃穆,倒像是山间的风,河里的水,自然而然地生发,自由自在地流淌。老人们说,过去的日子苦,地无三尺平,出门就爬坡。男人种地累了,胸中一口闷气无处发泄,便对着空谷喊上一嗓子,那疲乏仿佛就随着声音飘散在了云雾里;女人一个人在家做活,寂寞缠身,便哼个调子解闷,那悠扬的旋律,就成了唯一的伙伴。这歌声里,没有精雕细琢的辞藻,只有质朴无华的情感,是劳作者最本真的呼吸与心跳。nzD安康新闻网

而这呼吸与心跳,竟大半与“吃”有关。你若在紫阳的街巷里穿行,熟人碰面,那最寻常、最暖心的问候,绝不是“你好”,而是一句带着浓浓乡音的:“吃了没有哦?”这简单的一句,关切的是最基本的生计,承载的却是最厚重的人情。仿佛一句“吃了”,便是一切安好的证明。nzD安康新闻网

这人间烟火气,最是抚慰凡人心。你听,那首流传了不知多少年的《送饭调》是怎样唱的:“郎在山上砍干柴,姐在河下送饭来。郎问姐儿啥子菜?油炸豆腐白菜苔。”一幅生动的生活图景,就在这短短的四句歌谣里铺陈开来。烈日当空,汗流浃背的郎君在山上劳作,望见心上人提着食篮袅袅而来,那份欣喜与期盼,全化作了一句急切的问询。而姐儿的回答,更是妙绝——“油炸豆腐白菜苔”。金黄油亮的油炸豆腐,吸饱了汤汁,是丰腴的满足;翠绿鲜嫩的白菜苔,带着清甜,是山野的清新。这一黄一绿,不仅是颜色上的互补,更是营养与滋味上的绝配。难怪那砍柴的儿郎要借山歌来“显摆”,他炫耀的哪里是菜,分明是贤惠妻子那一份踏踏实实的疼爱。这歌声,唱的不是风花雪月,却是比风花雪月更牢固的、泥土般深厚的夫妻情义。nzD安康新闻网

若说《送饭调》是家常小炒,那首《十想》,便是一席铺陈开来的满汉全席,将紫阳人对美食的想象与渴望,抒发得淋漓尽致。nzD安康新闻网

“一想麦李黄,麦李在树上,想吃黄李口中尝,想吃几箩筐……”这渴望,从一枚树上初黄的麦李开始,便如开闸的洪水,再也收不住了。紧接着,桂花酒的醇香、田中藕的清脆、豆豉炒腊肉的咸香油润、凉粉拌鸡酥的爽滑可口,便一股脑地涌上心头。这还只是开始,从酸橘子想到猪肝,从红心盐鸭蛋想到烧饼藕粉,思绪天马行空,无所不包。你想那“酒米灌大肠,蒸汽香满房”,是何等扎实丰美的满足?那“辣子砸大蒜,鸡汤下挂面”,又是何等酣畅淋漓的痛快?歌里用的词也极富画面感,“几箩筐”“几品碗”“一砂罐”,那是物资不甚丰沛的年代里,人们对“富足”最直接、最狂野的想象。这首《十想》,哪里是在唱歌,分明是用旋律绘制的一幅紫阳《舌尖上的风味图鉴》。nzD安康新闻网

歌里唱的,都不是什么山珍海味、龙肝凤髓,不过是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司空见惯的物产。麦黄李的酸甜,皱皮柑的甘洌,豆豉与腊肉在热油里爆出的奇香……这些,构成了紫阳人最基础的“口福”。而制作它们的工具与方法,也带着山城的印记:用箩筐盛放收获,用砂罐慢炖温情,用凉盘装载爽口。烹饪的手法,是“砸”蒜的痛快,“烧”茶的滚烫,“炕”粑的焦香,“熏”肉的醇厚,“汆”汤的鲜活。每一样,都透着劳动的智慧与对生活的热忱。nzD安康新闻网

这还不够,还有那首花鼓子《唱起歌来说吃货》,更是直白地为远来的客官数着家珍:“蒸盆子,大团圆,神仙豆腐也不错;三转弯、八大件,四大六小摆上桌……”这已不是个人的饮食念想,而是升华为一套完整的宴客礼仪文化。而这一切的热情,在《热情好客为同发》中找到了注脚:“好肉多往桌上拿,好菜多给客人夹,好酒不能醉倒了,好让名声不聊杂。”原来,分享美食,是紫阳人刻在骨子里的待客之道,是维系乡谊、传递情分的仪式。nzD安康新闻网

于是,我忽然明白了。紫阳的这些“蒸碗”,为何吃起来总让人觉得格外“温暖”。那温暖,不仅来自于食材本身,更来自于其背后默默相守的温情,来自于乡村邻里间毫无保留的分享,来自于一代代人在歌声中传递的、对生活本身的热爱与敬重。每一道菜,在不同的师傅手中,被赋予了细微差别的味道,于是,它们便都有了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故事。nzD安康新闻网

昼夜往复,日月轮回,紫阳这方热土,依旧朴实而鲜活。日子一天天过去,就像那民歌的旋律,简单、循环,却韵味绵长;也像那山间的食材,普通、常见,却滋味万千。当简单的食材与朴实的旋律,在这秦巴山地间奇妙地组合、碰撞,它们便变幻成了解读这片土地的独特密码。这密码,藏在油炸豆腐的金黄里,藏在白菜苔的翠绿里,藏在送饭姐儿的山歌里,也藏在待客宴席的欢声笑语里。nzD安康新闻网

这密码的名字,就叫生活。而紫阳的歌与食,便是这生活最芬芳、最温暖的滋味,在一年又一年的岁月里,历久,弥新。nzD安康新闻网

 nzD安康新闻网

责编:王慧芳|一审:许安|二审:田丕
终审:张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