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青
学习和运用习近平同志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重要战略思想,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安康科学发展、循环发展的现实路径,提出了走民生为本的循环发展之路,建设美丽富裕新安康的发展思路,并将通过发展实践,不断跟进全国全省发展步伐,促进经济持续发展、人民逐渐富裕、生态更加美丽。
一、 以求真务实的精神理清发展思路
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处处体现了求真务实的精神。引领我们求深化市情认识之真,务科学发展之实;求发展规律思考之真,务循环发展之实。对于找到一条发挥安康优势的好路子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
一是顺应时代发展大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标志着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表明了我们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省十二次党代会确立了“三强一富一美”的西部强省奋斗目标,继而提出了建设富裕陕西、和谐陕西、美丽陕西,实现发达强省目标的“陕西梦”。在国家相继发布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安康属国家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国家主体功能区划分的限制开发区域面积占全市84%,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中省不断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和循环发展的要求,促使安康所确立的发展思路,必须与时俱进,符合全国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潮流,必须走循环发展之路,用生态、绿色的理念指导经济社会活动,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二是符合安康客观实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发展不足是安康最大的实际,增加收入是群众最大的愿望。全市目前还有贫困人口90万,残疾人24万,城乡低保对象30万,农村五保户4.6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82%和73%。这些现实状况表明,安康所确立的发展思路,是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促进生态与富裕有机连结,让城乡因环境而美,让群众因生态而富,使保护生态的政治责任与发挥生态优势的经济价值相协调、相统一。
三是发挥区域生态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安康有中国最大的富硒带,汉江安康段是中国最洁净的水源富集区,安康的森林覆盖率全省最高。把我们的生态优势放在全国、全省发展大势中去审视、去谋划、去定位,生态优势是安康实现后赶超的战略性资源,是聚集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是引领安康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习近平同志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我们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走民生为本的循环发展之路,建设美丽富裕新安康,对新形势下为谁发展、怎样发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等重大问题做出了新的科学回答。在这个发展思路中,民生为本是根本原则,体现了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循环发展是基本途径,反映了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和内涵;美丽富裕是重要目标,指明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和标志。美丽新安康是指:生态美、城乡美、和谐美。富裕新安康是指:产业强、百姓富、保障好。
二、以知行合一的方法推进重点工作
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讲知行合一,‘知’和‘行’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把道理真正弄清楚了,行动才能自觉持久;只有行动上落实了,对道理的领悟才能深入”。市委提出走民生为本的循环发展之路,建设美丽富裕新安康发展思路的“知”,必须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通过改革创新、艰苦奋斗、统筹兼顾、重点推进的“行”,把重大决策变为美好现实。
(一)着力构建循环产业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根本途径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是深化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循环产业体系是循环发展的命脉,是建设美丽富裕新安康的物质基础。一要提升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支柱工业和传统工业。新型材料工业是安康保增长的核心力量,坚持大企业引领,大项目支撑,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改造提升新型材料工业整体水平。通过与中国农科院共建中国(安康)富硒产品研发中心,打造中国硒谷工业品牌,做大做强富硒食品龙头和骨干企业,建设全国富硒食品基地,提升富硒食品工业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继续推动清洁能源工业再上新台阶,支持安康丝绸、生物医药等传统产业振兴发展。二要优先发展具有资源优势的生态友好型产业。综合利用山、水、人基本要素,促进经济再生产和生态再生产同步发展。做大做强畜牧、茶叶、核桃、魔芋、渔业五大农业特色支柱产业;增强现代农业园区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推动生态林业向产业林业转型、山林经济由种养型向市场加工型转变。充分利用安康洁净的水资源,推进涉水产业发展,建设汉江渔业养殖基地,富硒矿泉水和天然水等饮用水生产基地。重视利用充裕的人力资源,加强与发达地区的合作,进一步做好承接产业转移的工作,注重整条产业链的引进,推动服装、电子、装备、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三要重点发展具有带动作用的生态旅游产业。继续提升“一山、一湖、一城”核心景区,加快生态旅游大县建设,做大做强秦岭森林、巴山生态、汉水风情、田园乡村游四大特色板块,促进旅游业与文化体育产业、现代农业以及家庭手工业、庭院经济的深度融合,推动生态旅游业向综合型产业、知名旅游目的地、养生基地和山水休闲度假地转型发展。四要加快发展具有市场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夯实现有基础,发挥区域优势,把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作为改变产业结构、创新发展的战略重点,建设汽车制造配套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园区和现代物流集散地。
提升循环产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必须大格局创新产业组织形式。一是更加注重整体谋划国土空间开发。鼓励发展“飞地经济”,引导限制开发区域的县将重大项目向重点开发区域的月河川道集中。二是更加注重延伸循环产业链。做好“接环补链”,从原料向终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延伸,从单纯的生产向自主研发和品牌塑造延伸,把更多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打造成集群经济、板块经济。三是更加注重产业融合。加快形成“优势互补、循环相生”的发展格局和“一三相融、接二连三”复合业态。四是更加注重发展就业主导型产业。发展山林经济、农产品加工、劳动密集型产业、三产服务以及家庭手工业、庭院经济等,创富于民、增富于民、藏富于民。
(二)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我市城镇化率仅为39.4%,提升空间较大,拉动内需潜力巨大。安康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就是紧紧抓住避灾扶贫移民搬迁这个重要机遇,在大力推进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强化就业支撑和公共服务,这完全符合“人的城镇化”本质要求。一是科学完善城镇规划。推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规划“三规合一”。开展对现有重要城镇规划的评估工作,对不符合新型城镇化要求的规划,按照法定程序组织修改;坚决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强化城镇规划、建设、质量安全管理,狠刹各类违法违规乱占乱建的歪风。二是加快新型城镇体系建设。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月河川道和沿江城镇带建设,构建新型城镇体系。全力实施以集中安置为主的避灾扶贫移民搬迁安置工程,打造一批空间布局合理、产业特色鲜明、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配套、生态环境优美的宜业宜居新区新镇。强力推进“三区两园一中心”建设,培育城镇主导产业的核心增长极。三是强化产业支撑和公共服务。着力扶持城镇产业发展,加快发展就业主导型产业,加大劳动密集型产业引进力度,多渠道解决就业问题。有计划、按步骤地把农民转化为产业工人,改变原有生产生活方式。四是积极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户籍管理、土地管理、城镇管理和社会保障等制度改革,建立城乡开放互通的新体制,把避灾扶贫移民搬迁与产业园区、保障性住房、农民进城、重点镇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在拓宽城镇建设融资渠道、创新避灾扶贫移民搬迁新社区管理等方面取得新成绩新突破。
(三)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确保“一江清水供北京”的政治责任,也是安康永续发展的根本保证。要把生态友好型产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建设一批循环经济型企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清洁生产示范园区。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方面,必须把循环、集约、环保作为先决条件,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严禁新上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和产能过剩项目,坚决整治超标排放的污染企业。要按照“一年种五年的树,一代人造三代人的林”的总体要求,大规模、高质量实施造林绿化,建立全民植树造林常态化机制,集中力量加快人口密集、生态脆弱、缺林少绿的城镇内外、汉江两岸、交通沿线的绿化造林,尽快改善重点区域的生态状况。要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作为生态建设的硬任务,强化环境监管,查处违法行为,严格责任追究,切实解决好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要大力实施丹江口库区上游水污染防治、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长江防护林、汉江绿化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工程,确保县城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营,积极推进重点镇环保设施项目建设,努力使城乡环保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
(四)不断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改善,这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建设美丽富裕新安康,我们要把民生关怀放在突出位置。对于涉及全民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安居等基本民生,要全力解决、确保供给;对于贫困群众、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底线民生,要重点解决、搞好保障;对于群众反映强烈、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民生,要及时解决、回应关切。弱势群体是最容易被遗忘的,也就是党委政府最应该关怀的,这是彰显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的根本要求。
习近平同志指出,“把可能影响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的问题和矛盾解决在决策之前”。我们要更加注重用服务的手段解决矛盾,用体制机制的方法破解难题,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要进一步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护渠道,建立健全维稳情报信息研判、社会治安分析防控、矛盾排查化解会商、安全生产检查通报、社会舆情收集引导、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工作机制。要推行社区管理网格化、农村管理社区化的新模式,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性作用。要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深化平安安康建设,提高司法保障能力,构建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和公共安全体系。
(五)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习近平同志指出,“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唱响走民生为本的循环发展之路主旋律,凝聚建设美丽富裕新安康的正能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需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符合时代发展的先进思想道德引领社会进步,用“中国梦”凝聚社会共识,用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安康精神提升全市人民精神境界。塑造安康对外开放的良好形象,大力优化投资环境,加强诚信安康建设,进一步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营造开放包容、团结友善、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加大安康对外宣传力度,增加美誉度和知名度。丰富全市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提高文化产品质量,打造安康文化品牌。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增强文化发展后劲,构建适应形势需要的现代文化发展格局,不断扩大先进文化传播力、影响力和感召力。
(六)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抓好党的自身建设,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实现建设美丽富裕新安康的目标,党的建设起到基础性、保证性的作用。要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在健全和完善乡镇职能、加快镇村合理调整、完善乡镇机构设置、打造精干高效队伍、建立乡镇公共财政体系方面取得实质性成效。要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优先选拔低调不张扬、有真才实学、扎实苦干的干部;优先选拔思想解放、开拓创新、敢闯敢试、实绩突出的干部;优先选拔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面前,坚守一线、指挥有方、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干部;优先选拔善于做群众工作,在处理信访和维稳中能力强的干部;优先选拔在招商引资、项目争取、服务企业方面表现突出的干部。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重视培养选拔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把各方面优秀干部和人才聚集到建设美丽富裕新安康的伟大事业中来。要进一步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坚持不懈强化作风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实施意见》和市委《十项规定》,严厉整治“五股歪风”,下大气力解决突出问题,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
(注:本文刊载于《陕西工作交流》2013年第8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