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郭青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环境保护部正式确定安康市为首批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市,这是对我市坚持生态优先、坚守环保底限、推动科学发展的肯定,寄托了对试点示范工作出实践经验、出制度成果的殷切希望。我们以“振奋精神 振兴安康”为主题启动了试点示范工作,就是要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身于这项引领性、综合性、创新性的工作中,探索限制开发区域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新模式、新途径,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示范区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向国家交出满意答卷,为人民创造巨大的生态和经济福祉,为安康发展树立新形象、新品牌。
一、以战略目光认识试点示范工作
试点示范工作是建设美丽富裕新安康的新抓手。按照党的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顺应国家层面对安康的三大战略定位,遵循省委、省政府建设“三个陕西”和陕南循环发展战略,我市确立了走民生为本的循环发展之路,建设美丽富裕新安康的发展思路。这一发展思路正在转化为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工作提出了增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发展壮大特色生态经济、在生态保护和发展中改善民生等重点任务,与我市实现生态美、城乡美、和谐美和产业强、百姓富、保障好的目标高度契合。因此,做好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工作,是建设美丽富裕新安康的新抓手,我们的发展方向、发展政策、发展强度、发展秩序,乃至我们每一个人的行动计划、行为要点都包含在其中。做好这项工作不仅当代安康人走向富裕殷实,而且给我们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的家园。必须进一步振奋精神、以干克难,用“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用建设美丽富裕新安康的生动实践来展现试点示范工作的巨大成就。
试点示范工作是彰显安康生态优势的新拐点。安康是全国最大的天然富硒带,汉江安康段是中国最洁净的水源富集区,森林覆盖率全省最高。把安康的生态优势放在全国、全省发展大势中去审视、去谋划、去定位,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我们实现后赶超的战略性资源,是聚集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是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市是一个区域综合性质的工作,在加快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在一定程度代表着安康综合实力的提升,标志着安康步入彰显生态优势的新拐点,成为打造城市品牌的重要载体。安康要发展、大发展,必须打好生态这张“王牌”,把美丽和富裕连结起来,才能摆脱将生态保护与经济增长对立起来的传统思维的窠臼,才能真正走出一条重点生态功能区循环发展、绿色崛起的新路子,为全国类似地区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可供借鉴的模式。
试点示范工作是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的新契机。近年来,我们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以及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的认识越来越全面,认识到环境问题不仅是发展问题、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民生问题。首先,环境是最基本的民生。满足群众对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环境等方面的基本需要,就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获取发展。任何时候都不允许在生态环境问题上搞变通处理,这是试点示范工作中铁的纪律,也是关系发展观和政绩观的重要问题。其次,贫穷不是生态文明。生态保护如果不能让人民得到经济实惠,就会失去动力,也是不可持续的。实践证明,只要思路对头、主动作为,在加快发展中保护生态环境,完全能够实现发展与生态、富裕与美丽的双赢。再次,试点示范工作将会争取更多民生扶持政策。我们要抓住用好这一重大发展机遇,积极探索在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中改善民生的路径和举措,让试点示范工作的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的“生态红利”。
二、以重点突破推进试点示范工作
试点示范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各个方面,必须准确把握这项工作的基本原则、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明确主攻方向,瞄准薄弱环节,形成良好的工作开端。
(一)抓命脉,着力构建循环产业体系。构建具有安康特色的循环产业体系,是试点示范工作的主要突破口和工作着力点。一是优先发展生态友好型产业。综合利用山水人基本要素,促进经济再生产和生态再生产同步发展,建成若干国家级的生态产业基地。优先发展的理由在于,无论这些产业发展得多快多大,都不会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而且能富民惠民。只有生态资源值钱了,群众才会真正认识其价值,才会更加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守山护林和保护一江清水的责任才会更加自觉自为,从而形成“人养山、山养人”、“人养水、水养人”的良性循环。大力发展以特色经济林、林下种养殖、苗木花卉为主的山林经济,促进生态林业向产业林业转型、山林经济由种养型向市场加工型转变;发展以饮品制造、生态养殖为主的涉水产业,建设汉江生态渔业养殖基地、富硒矿泉水和天然饮用水生产基地;重视利用充裕的人力资源,加强与发达地区的合作,进一步做好承接产业转移的工作,推进服装、电子、装配、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二是提升发展传统工业。坚持大企业引领,大项目支撑,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改造提升新型材料工业。要对现有的矿产资源进行整合,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效益,在转变发展方式中提质增效;做大做强富硒食品龙头企业,通过与中国农科院共建国家级特色(富硒)高效农业院地合作示范区,建设以粮油、茶叶、魔芋、饮品为重点的全国富硒食品基地,打造“中国硒谷”地域品牌;加快实施火电、水电和风力发电项目,建设清洁能源基地;支持安康丝绸、生物医药等传统产业振兴,深度开发秦巴中药材,延伸蚕丝绸产业链,促进产业提效升级。三是重点发展生态旅游。坚持生态、文化和旅游三位一体,以“一山一湖一城”核心景区为重点,突出汉水风情休闲游、巴山生态度假游、秦岭山地森林游、田园观光乡村游、现代农业休闲游五大板块,促进旅游业与文化体育产业、现代农业、家庭手工业、庭院经济的深度融合,推动生态旅游业向综合型产业转型发展,打造知名旅游目的地和山水休闲度假胜地。四是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充分发挥区域交通枢纽优势,培育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现代物流、文化创意、节能环保、健康养生等新兴产业,建设装备制造业、汽车装配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园区和现代物流集散地。把新兴产业作为转型升级的重点,提升科技含量,规避环境风险。
提升循环产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必须大格局创新产业组织形式,更加注重从资金、技术、人才、品牌等高级生产要素上培育竞争优势,更加注重延伸循环产业链,更加注重推进产业融合,更加注重发展就业主导型产业。要认识到,坚定不移地走安康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试点示范工作的应有之义,生态资源必须通过工业化才能变成财富,但绝不能重走传统工业“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老路子,通过生产要素组合方式的变革,摒弃以牺牲环境来换取低成本,在产业优化升级中实现循环发展、富民强市。
(二)抓全域,大力发展“飞地经济”。由于我市9个县列入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月河川道作为省级层面重点开发区域,必然成为全市加快产业发展和吸纳人口转移的首选之地。我们做出发展“飞地经济”决策,引导限制开发、空间不足的白河、紫阳、岚皋、宁陕、镇坪5个县把重大项目向月河川道集中,形成限制开发区域和重点开发区域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发展局面。在“飞出地”的山区县方面,对环境容量超载区域实行限制性措施,为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合理发展适宜性产业腾出国土空间;在“飞入地”的月河川道方面,鼓励和支持跨县域参与月河川道开放开发,提升这一区域聚集生产要素的能力,发挥其在全市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引擎作用。这一决策落实了主体功能区的思想,是以生态流向引领并兼顾经济流向的发展模式,突破了传统“飞地经济”以经济流向主导的发展模式。试点示范工作有没有独创性,就在于这种受发展空间、立地条件等客观因素限制而逼出来的“突围”能不能产生实际效果。首先,要用科学的态度理解这项重大决策。在发展“飞地经济”的诸多意义中,只需要想通一条就可以了,这就是山区县已经没有了发展空间,如果要继续发展工业,不搞“飞地经济”,只能重蹈劈山造城、填河造地的覆辙,形成新的地质灾害隐患。其次,要打破狭隘的地域格局。牢固树立全域安康理念,就必须破除画地为牢的行政壁垒,“飞出地”、“飞入地”都要从双赢上看问题,从合作上找出路,从大局上显本领。再次,要从发展机制上实现突破。围绕激发飞地经济园区发展活力,用最过硬的工作团队、最优惠的政策支持、最有力的工作举措,让“飞地经济”成为安康新型工业高地、就业创业平台、对外交流窗口、改革创新标杆。
(三)抓基础,全力实施国土空间绿化。造林绿化是试点示范工作的基础工程,只有大规模高质量实施国土空间大绿化,才能更好地涵养绿色资源,生态安全体系才能得到可靠保障。以“一江两带”(境内汉江为主轴的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走廊,境内秦岭南麓和巴山北麓山地为依托的两条生态屏障带)为重点,按照“一年种五年的树,一代人造三代人的林”的总体要求,突出山地森林化、城镇园林化、川道和汉江两岸景观化,建立全民植树造林常态化机制。虽然我市森林覆盖率全省最高,但还有350万亩宜林地需要尽快植树造林,还有260万亩陡坡地和100万亩因移民搬迁腾出的耕地,特别是中心城区及城镇周边、汉江两岸、公路沿线等人口密集区的植被覆盖率整体偏低,需要迎头赶上。以试点示范工作为契机,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再掀造林绿化新高潮,造出更多的“绿色银行、生态绿肺、天然氧吧”,创造更多的生态产品和生态财富。
(四)抓攻坚,强力推进环境监管。加强环境监管体系建设,是推进重点生态主体功能区建设的重要保证,也是织牢织密环境保护的安全网。当前环境监管工作面临严峻形势和特殊局面,这项工作触及到环境保护的深层次问题,甚至涉及到利益取舍的博弈。首先,全国步入了环境敏感期。民众的环境意识与权利意识正在迅速提升,政府的环保公信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其次,安康进入了环保关键期。今年是试点示范工作开局之年,也将迎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汛期后全线通水。安康作为水源地,生态环保问题必将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任何纰漏甚至是偶发事件都有可能演变为区域性甚至全国性的问题。同时,群众环保投诉正在呈现飙升趋势,我们需要把群众日益增强的环保意识转化为参与试点示范工作的正能量。
强力推进环境监管,突出严格环境保护制度、推进节能减排降耗、加强环保设施建设、防治农村环境污染等重点,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市场、科技以及制度等手段,要做到敢管、严管、善管、会管,最重要的一点,学会通过算大账来做利益取舍。一要算清楚现实账与长远账。再也不能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子,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对长远发展是个灾难。这样的结论是从国内外无数惨痛教训中得来的。我市部分地方曾经有过矿产资源盲目开发,得利不大,但污染治理、生态修复,却需要几十亿和几十年时间。我们在做决策、办事情时,都要心中有大账,绝不给历史和后人留遗憾!二要算清楚局部账与全局账。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国家投资巨大,通水之后的运行费用、维护费用以及生态补偿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果我们以环境污染为代价换取一时之利,和国家的投入相比、与受水区人民生命健康相比,都是微不足道的。局部利益必须服从于确保一池清水入库、一泓清水北上的全国大局。三要算清楚投入账与收益账。这是彰显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的大账。虽然生态友好型产业、生态旅游产业、新兴产业等需要一定的周期来培育壮大,转变发展方式和创新产业组织形式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但将来都会加倍产生富民强市的效益。同时,强力推进环境监管,必然要关闭一批落后产能,其实质意义超出了环保本身,提升企业规模化、现代化、科技化、清洁化的水平,这些生存下来的企业,就会有更强的竞争力。企业要持续发展、发展壮大,就必须达到环保要求,就必须在倒逼中转型升级。党委政府绝不保护落后的生产力。
总之,试点示范工作的核心在于探索如何实现区域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赢在让城乡因环境而美、让群众因生态而富,赢在为子孙后代创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态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