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娇
“冷板凳”一词,原指做学问、写文章要肯下苦功夫,不能急功近利,后常被用来形容某些需要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才能有所收获的工作,如科学研究、竞技体育等行业领域。因此,甘坐“冷板凳”,意即要咬定目标,脚踏实地,不断积累沉潜才能有所得。
甘坐“冷板凳”,就要擅做“潜功”。所谓“潜功”,是与“显功”相对而言的,“显功”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立竿见影,而“潜功”则不容易“吹糠见米”,周期长、见效慢,却事关全局、利关长远。做“显功”易,做“潜功”难,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事情常常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需要我们循序渐进、徐徐图之。如“一生择一事,一事终一生”的三代敦煌守护人,又如把沙漠变绿洲的几代塞罕坝造林人,还有在太行山上修建了1500公里红旗渠的林州人民……实践表明,越是长久基业,越是需要一批接一批“掘井人”“栽树者”接续奋斗,因此,我们必须不仅要甘坐“冷板凳”,还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耐力,排除干扰,顽强奋斗,不断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方能把“冷板凳”坐稳坐热。
近年来,中央各有关部门先后组织实施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和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等基层就业服务项目,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前往基层工作,为基层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农村天地广阔,是年轻人施展才华的舞台,但基层工作的细小繁杂、琐碎棘手也无可避免。层出不穷的新问题、根深蒂固的老问题常常会让很多年轻人面临坐“冷板凳”的困境,从而陷入“做与不做”的精神内耗,在“躺平”和努力之间徘徊不定。
对此,年轻人须及时摆正心态,要耐得住寂寞、沉得住气,涵养“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敢于坐“冷板凳”、甘于坐“冷板凳”。充分利用基层这个成长成才的平台,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多到复杂环境中经风雨,多到急难险重任务中壮筋骨,在基层的热土中增长才干与本领,在为民服务中把“冷板凳”坐热。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事实上,无论从事什么工作,要想实现既定的目标,都需有“冷板凳甘坐十年冷”的精神,静下心来,一步一个脚印,积小胜为大胜。这既是求实务实的作风,更是谋事之道、成事之要,体现的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坚守与情怀,凸显的是一份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