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好作风涵养好家风 |
□ 董意丽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对党员干部而言,家风正,则作风淳、党风清、政风廉。新时代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家风建设为重要抓手,以好作风涵养好家风,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凝聚强大正能量。要“严以修身”传承家风“火种”。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家......[更多详细] |
|
在“紧”中求进 |
□ 鄢继炎“带头过紧日子”既是当下党和政府应对当前复杂形势的务实选择,也是赓续艰苦奋斗精神、永葆为民初心的时代要求。“带头过紧日子”,过的是“紧”,聚的是“力”,强的是“风”。唯有以制度为基、以实效为要、以民心为本、以示范为引,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才能让艰苦奋斗深入人心......[更多详细] |
|
作风建设必须“抓常抓长” |
□ 刘效廉作风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党员干部应当保持思想不松、力度不减的满格状态,以真功夫落实理论武装与学查改,将作风建设成果转化为实干担当、干事创业的强劲动能。党员干部要养成勤学善悟的好习惯,把与作风建设相关内容整理成为“案头卷”“枕边书”,深刻领会党的作风建设......[更多详细] |
|
在沉淀中成长 在突破中超越 |
□ 李孟阳年轻干部要把知足、知不足、不知足作为成长进步的“三大法宝”,以知足常乐的心态守住初心,在待遇名利前保持淡泊;以知不足的清醒砥砺本领,在能力短板前勤学苦练;以永不知足的劲头开拓进取,在事业发展上勇攀高峰。唯有如此,方能既守住本心又不失锐气,既脚踏实地又仰望星空,......[更多详细] |
|
年轻干部应练内功善作为 |
□ 胡珊年轻干部生逢伟大时代,有无比广阔的施展才干的舞台。在成长路上,年轻干部只有坚决做到“三不怕”,练好内功,善于作为,不逾底线,才能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怕被“忽视”。刚走上工作岗位,年轻干部往往从基础性、事务性工作起步。这些工作少有“抛头露脸”的机会,难有立竿见影......[更多详细] |
|
青年干部要以务实作风筑牢为民根基 |
王佳
作风系于民心,担当映照初心。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关系党的形象,关系党和人民事业成败。青年干部必须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映照出新时代年轻干部应有的政治本色与为民情怀。
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唯有深刻把握其世界观方法论,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中保持......[更多详细] |
|
年轻干部要筑牢成长根基 |
寇小敏年轻干部是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其成长关乎全局、影响长远。成长之路从无捷径,根基牢固方能行稳致远。年轻干部要守住初心、锤炼本领、严实作风,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打牢基础,才能在时代浪潮中扎下深根、向上生长,用青春力量书写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答卷。把初心刻在心头,以理......[更多详细] |
|
“小切口”筑牢作风“大堤坝” |
□ 杨京保严禁在办公场所开设专用泡茶室;严禁在办公室摆放成套茶具;严禁上班时间在办公室泡茶闲聊;严禁公款购买高档茶具和高档茶……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不少地方出台整治机关“风雅”的禁令。这些举措看似微小,实则意义非凡,彰显了作风建设的“大决心”。从“小切口”......[更多详细] |
|
以群众满意为工作标准 |
□ 王世敏当前全党上下正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民之所盼、民之所需是做好工作的一道道“必答题”。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政务服务大厅内“高效办成一件事”综合窗口、手机应用程序的开......[更多详细] |
|
争做勤扫思想政治灰尘的带头人 |
□ 成海艳近日,笔者读到《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中“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散一尺。思想认识问题一时解决了,不等于永远解决。就像房间需要经常打扫一样,思想上的灰尘也要经常打扫。”段落感触颇深。自2012年12月党中央出台八项规定以来,各地持之以恒坚决破除“四风”在......[更多详细] |
|
让爱鸟护鸟成为全民自觉 |
□ 肖兵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汉江之上,当婉转的鸟鸣唤醒沉睡的山林,您可曾想过,这些翱翔天际、点缀我们生活的精灵,它们的安危,与我们每一个安康人息息相关?安康,是名副其实的“鸟类天堂”。420多种鸟儿在这里栖息繁衍,占了全省鸟类种类的八成多,其中多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物种。这......[更多详细] |
|
青年干部要树立调查研究意识 |
□ 胡超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调查研究工作,毛主席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仪式上强调,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努力提高“七种能力”,其中便有“调查研究能力”。中央八项规定第一方面就是改进调查研究。这都要求我们青年干部......[更多详细] |
|
谈谈“纸张”里的作风 |
□ 邹瑾“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当前,党中央部署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其中厉行勤俭节约就是重要内容。在日常办公中,节约纸张看似小事,实则有着深刻意义。当下,办公场所纸张浪费现象时有发生。打印文件时,时常出现多印、重印、错印、单......[更多详细] |
|
年轻干部当以“三把标尺”丈量作风建设的时代刻度 |
□ 乐续伟新时代年轻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需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将作风建设融入成长基因,在思想淬炼、实践磨砺、制度约束中校准行为坐标,以过硬作风答好新时代为民服务的“青春答卷”。以“思想铸魂”为尺,校准理想信念的“政治高度”。年轻干部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更多详细] |
|
涵养“三心”树新风 |
□ 刘兴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局”,用八项规定重塑党风政风,赢得党心民心。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每名党员干部都是学习者、践行者、推动者,要持续涵养“三心”,不断以优良党风带动社风民风向上向善。涵养“忠诚之心”,在政治上......[更多详细] |
|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
□ 魏涛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面对新征程上的风险挑战,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征程作风建设新形势作出的重大部署,再次向全党宣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党的作风就是党的......[更多详细] |
|
“青”风扬正气 照亮未来路 |
□ 欧阳春晓当前正是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关键时期,身处基层的青年干部,要以“钉钉子”的精神,带头遵守党纪党规,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反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青”风扬正气,擦亮青春底色,照亮未来路。补足“精神钙”,锻造铮铮铁骨。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和动力,有正确的思......[更多详细] |
|
年轻干部当以“田埂标尺”丈量初心 |
□ 张镇当乡村振兴的号角响彻青山沃野,“胸中有政治标尺、心中有民生冷暖、眼中有大事全局、手中有硬招直功、言中有分寸尺度、行中有纪律经纬”的六有忠告,恰似六盏明灯,为奔赴基层的年轻干部照亮了成长之路。这组凝练的“干部成长坐标系”,不仅蕴含着治国理政的深邃智慧,更标注了青春答......[更多详细] |
|
聚焦民情民生民心 交好“十四五”收官答卷 |
□ 陈香怡作为基层党员,我们身处服务群众的最前沿,肩负着为民服务的重要职责。在“十四五”规划收官的关键时期,应聚焦民情、民生、民心,努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为基层发展贡献力量。深入基层察民情,做群众生活的“知心人”。基层是民情的“富矿”,只有深入其中,才能挖掘到最真实......[更多详细] |
|
围挡设施并非“加盖” |
记者 郑运祥近几年,每到安康汉江龙舟节举办前后,总有“给汉江加盖”的评论出现。欢庆传统节日之际,这种说辞,不仅让热情好客的安康人“如鲠在喉”,在慕名前往安康的广大游客心中也产生了不良影响,损害了安康对外形象。不论是网言网语的“戏谑”,还是存在误解,均能反映大家对大型公共文......[更多详细] |
|
基层年轻干部要小满未满 |
□ 鄢继炎小满时节,谷物初盈而未熟,江河渐满而不溢。昭示着中国传统文化中“满而不盈”的生存智慧,恰似基层年轻干部的成长密钥。在乡村振兴广袤天地中,年轻干部当以小满未满为人生圭臬,把握“未满”的张力,在蓬勃生长中保持清醒,在知足知止中不断进取。年轻干部要有万物生长的蓬勃朝气......[更多详细] |
|
让青年干部在实干中淬炼成钢 |
□ 吴玉婷新时代呼唤新作风,新征程需要新作为。青年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其作风修养不仅关乎个人成长,更决定着事业发展的底色。然而,虚浮之气、虚功之风、虚名之累,仍在少数干部身上若隐若现。破此“三虚”,当以“三实”为要,让青年干部在实干中淬炼成钢。以务实破虚浮,......[更多详细] |
|
争做新时代“硬核”干部 |
□ 张飞洋新时代新征程,广大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的生力军,应不断提升自己,争做讲忠诚、讲规矩、讲奉献的“硬核”干部,奋力交出“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时代答卷。折矩周规,于平凡见不凡。“不虑于微,始贻大患;不防于小,终累大德。”对“小”能始终保持清醒与智慧的认识,才不会任由......[更多详细] |
|
让好作风成为日常“标配” |
□ 刘成军作风建设关系到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关乎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练就过硬作风,关键在于“抓常、抓细、抓长”。抓常,是要让好作风成为日常“标配”。日常工作中的点滴作为,最能折射作风成色。犹如一日三餐,不可或缺。作为党员干部,每天热情周到地为每一位群众竭诚服务,耐心解答......[更多详细] |
|
乡村振兴需要更多“新农人” |
□ 邓永新“陕南娟子”“秦巴奶奶”……这些名字在短视频平台上掀起了一股乡村带货旋风。镜头前,他们用质朴的语言、真实的生活场景,将家乡的腊肉、豆腐乳、粉条等农副产品展示给全国网友,带动不少农副产品走出大山。当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变成“新农活”,直播带货为乡村......[更多详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