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娟
“又到一年清明时,春风落日寄哀思”。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万物“吐故纳新”。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传统礼俗,作为党员干部,不仅要回乡祭奠缅怀先祖,更要带头过个“清”“明”“节”。
风“清”气正,廉洁自律。“洁不洁,看过节”,通过观看廉洁视频,“悔过书”等,警惕党员干部思想上不能放松,自觉遵守法纪法规,不碰纪律红线。清明节有着深远的文化内涵,年轻党员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要做好弘扬传统美德、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和引领者,其中能否系好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要心有所畏、言有所成、行有所止,要一心为公、一身正气、一尘不染。要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做一个清正廉洁的好干部。
“明”辨是非,公私分明。是非观是我们个人价值观的核心,也是我们立于世间的行为指引。要想拥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必须先有见事明敏的能力,独立的判断力,不为一切所诱惑。清明节是扫墓祭祖,寄托哀思的节日,然而,一些干部却把节日的扫墓祭祀演变成了组织大规模活动,攀比心理作祟,搞排场,以表“孝心”,让传统节日变了味儿,还有一些有心之人从节日开始钻腐败的空子,一步步走向违纪深渊,断送了自己的职业生涯。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从反面案例中汲取教训,要真正地读懂清明节真正的含义,过一个明白节。
“节”约朴素,艰苦奋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米粒虽小,照见文明修养;节约事微,可助兴国安邦。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们留下的革命品质,我们要握好“接力棒”,继续传承和发扬。《元史》里有句名言:“士非俭无以养廉,非廉无以养德”,清明节过“廉”“节”,党员干部要做好带头引领的作用,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克勤克俭,自觉把好传统传承在新时代,把好作风弘扬在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