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立刚
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性、全局性、战略性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驻村帮扶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同样要多点系统观,避免“单打独斗”“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以系统思维打通堵点、破解难点、连接断点,凝聚起帮扶强大合力,让驻村帮扶更精准、更高效、更长效。
多点系统观,要强化组织引领。驻村帮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一场“集体战役”。党委(党组)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建立健全驻村帮扶工作协调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工作调度、突出工作质效,不断推动各项帮扶措施落实落地。在驻村帮扶干部选派管理中,坚持“选优配强”原则,把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对群众感情深的后备干部选派到乡村振兴一线,让驻村干部“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有奖赏”。进一步夯实派出单位帮扶责任,聚焦主责主业发挥自身职能优势,在资金、项目、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做到“单位做后盾、领导负总责、干部当代表”,聚众智、聚合力,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帮扶格局。
多点系统观,要坚持规划先行。乡村振兴,规划是前提。驻村帮扶要立足村情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重点突出、分类推进,围绕产业发展、人才培养、文化建设、生态保护、组织建设等方面,制定科学合理的帮扶规划,明确帮扶目标、任务和措施,确保帮扶工作有的放矢、有序推进。在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建设彰显秦巴山水灵动之美的宜居宜美和美乡村基础上,突出“一线两镇五片区”深化“五美同创”,深化幸福乡村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既要有“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定力,又要根据形势变化和发展需要及时调整完善,做到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同时,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让帮扶规划成为群众认可、支持和参与的“行动指南”。
多点系统观,要突出协同联动。用好用活“云端助农·组团服务”工作机制,构建资源共享、服务为民的工作格局。驻村帮扶涉及多个领域、多个部门,需要各方协同配合、形成合力。要进一步健全部门协同机制,加强沟通协调,打破部门壁垒,整合资源力量,形成工作合力。要注重产业协同,立足本县本镇本村资源优势,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产业增效、农民增收。要强化人才协同,加强与职业院校、科研机构等合作,搭建专业人才培养引进服务平台,吸引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要推进文化协同,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加强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推动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要加强生态协同,贯通发展要素,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推动绿色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多点系统观,要完善长效机制。驻村帮扶不是一阵风,而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必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帮扶工作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要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科学制定考核指标,加强对驻村干部的考核管理,将考核结果与评先评优、选拔任用等挂钩,激励驻村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要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对帮扶资金、项目的监督管理,确保资金使用安全、项目实施高效。要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关心关爱驻村干部,落实各项待遇保障,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让驻村干部安心驻村、全心帮扶。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驻村帮扶多点系统观,就是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出发,统筹谋划、协同推进,以系统思维推动驻村帮扶工作取得实效,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让广袤乡村焕发勃勃生机,让农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