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鄢继炎
“敬”是尊崇、敬重,“畏”是戒惧、省思。知敬畏,是对世间万物心怀尊重与戒惧的人生态度,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干事创业的根本遵循。唯有将敬畏之心融入血脉、注入灵魂,方能在人生道路上行得端、走得正、走得远。
知敬畏并非外在约束,而是源于信仰的内在自觉,是必须终身修习的“心学”。这份敬畏,根植于对马克思主义真理坚定信仰,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更应将知敬畏作为必修课,不断锤炼党性修养,校准思想航标,以敬畏之心筑牢信仰之基,确保在任何时候都能保持清醒头脑,坚守正确的政治立场。
敬畏不是畏缩不前,而是对规则、对责任、对使命的尊崇与坚守。党员干部要敬畏党章党规党纪,将其作为安身立命的行为准则,严格按照党的纪律和规矩办事,不越雷池一步、不踩红线一分;要敬畏人民,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这一面;要敬畏职责,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知敬畏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是抵御诱惑、守住底线的终极“防火墙”。现实生活中,部分党员干部之所以栽跟头、犯错误,往往是因为丧失了敬畏之心,对党纪国法缺乏戒惧,对权力、金钱、美色失去抵抗,最终突破底线、触碰红线。党员干部要敬畏法纪,始终牢记“法纪红线不可越,法律底线不可碰”;要敬畏权力,深知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绝不能滥用职权、以权谋私;要敬畏监督,主动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习惯在“聚光灯”下开展工作。唯有心存戒惧,才能守住廉洁自律底线,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知敬畏不是消极避事,而是以敬畏之心为前提,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在脱贫攻坚战场上,无数党员干部怀揣对人民的敬畏之心,扎根基层、苦干实干;在疫情防控一线,广大党员干部以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冲锋在前、无私奉献。实践充分证明,知敬畏与敢担当、善作为并不矛盾,反而能为其提供坚实保障。只有心怀敬畏,才能在干事创业中不盲目、不冒进。既勇于开拓创新,又坚守原则底线,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