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斌
一
上个月,我和一名12岁的孩子下了一盘围棋。这孩子可能有初段的水平。人很阳光,棋下得也不错。复盘的时候,我为他叹息说:才学棋几个月,下得非常出色,棋感和棋的领悟力强大,有极高的天赋,可惜你精神韧度不够,遇到危机就惊慌失措,应对不从容,手忙脚乱出了问题,最后就输了。这大概是我第一次使用“精神韧度”这个词,我不知道汉语语言中有没有这个词,但它生动形象地表达我的认识和观点。
我喜欢“精神韧度”这个词,它富有弹力,可以绵延到人心的任何一个角落。一个人的抗压能力、意志力、承受力,那种不屈不挠于各种打击和耐得住种种煎熬的能力,似乎都与精神韧度的强弱有关。如果我们将精神韧度定义为一种能承受压力,并将其转化为跳板的能力,这种能力像弹簧,压力越大,反弹越大。一个人经受的挫折越多,生活的信心越坚定,生活的态度越从容,这个人的精神韧度就强大。
精神韧度是一种可贵的品质,需要不断锤炼。现代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每个人都需要强大的精神韧度。遗憾的不是每个人都有,特别是青少年,大多是含着金钥匙出生,从小被父母亲人宠爱,成长中大多顺风顺水,挫折少,磨砺少,精神没有韧度,经不起一点点打击。我这两年主编一个中学的校志,这本校志上我们专门设了事故启事录,大多是高中学生自杀的,有跳楼的、有跳河的、也有因校园欺凌事件杀人的,这些事故是沉甸甸的,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消逝在生命的花季里,留给学校和社会沉重的思考……
二
精神韧度这个词,我最早是听女儿说的。那一年女儿17岁。父女俩聊天时,她说自己的精神韧度不够强。而她的朋友王小小有强大的精神韧度。她举例说自己成绩没考好,被同桌挖苦,于是自己发奋图强,超过了同桌,然后把成绩拿到同桌面前显摆。而王小小却不会这样做,她也被挖苦过,还被气哭过,她也是努力超过了挖苦她的同学,然而,她却什么也没有说,还是和从前一样,平淡地,友好地对待挖苦过她的人。我说这是宽容,不是精神韧度。女儿坚持说这就是精神韧度。她怕我不理解,又说王小小上高一的时候, 就想参加学校的舞蹈节目,可她从来没学过舞蹈,跳得很差,老师没选她,可她不气馁,坚持每天都去跳。虽然经常被老师吵,虽然经常被同伴挖苦,虽然气哭过好几次,但她都能忍受。后来舞蹈节目人数不够,老师终于接收了她。她报考艺术类,虽然成绩平平,但她很刻苦,终因基本功扎实考上了理想的学校。所以她才是精神韧度强大的人。
那一刻,我眼前浮现出王小小,个子不高,瘦小,看起来很柔弱。看到她,很容易让人想起弱不禁风这个词来。可这个孩子很善良,经常帮助女儿,女儿有什么事都会找她。她常来家里玩,有时还帮女儿打扫房间。记得女儿曾告诉我,王小小初三的暑假里,曾顶着烈日,走了好几里山路接她婆婆到城里。她经常帮父母做家务,有时,还在节假里打零工挣学费。我突然明白了女儿的意思:强大并不是进攻,而是能够忍受,如同一根头发丝承受千斤之力。初看起来柔弱,但能够承受疾风暴雨,所以才会有“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引得诗人生发出无限感慨。
三
精神和肌肉一样,都是需要锻炼的。肌肉不发达,大不了当不成运动员,而精神韧度不够,则影响人的一生。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困难、失败和挫折总是不离左右,无法摆脱。人生像钟表一样,总是在滴滴哒哒的敲打声中运行。这些敲打可能是一句挖苦嘲笑的话,可能是一次考试的失败,也可是一场意外的变故。一次次抗下来,承受住,并化为跳板,借力反弹,超越自己,这就是精神韧度的锤炼。
在生活中,成功的人士都有磨砺成长的过程,苦难是生活的老师,没有经过苦难和困惑的人难以懂得生活,也难以铸造一颗充满韧度的心。人生没有坦途。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先贤其所以为先贤,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因为他们比常人的精神更有韧度。
也许有人会说,我没有成为名人志士的想法,我只想当一个普通人。只要精神正常就好,精神韧度不强大就不强大吧,反正我也不想去艰苦的环境,做辛劳的事。然而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成长的经历总会伴随撕心裂肺的阵痛,这是谁都不可能绕过的。这个时候,有人咽下委屈,擦干眼泪继续前行;有人从此消沉,得过且过,还有的干脆以死了之,毁灭了人生。我编校志事故启事录时,看到一个女生因为老师收缴了她考试时的夹带,居然从教学楼一跃而下,16岁的花季就此香消玉殒。这是多么脆弱的心灵,精神的韧度不像弹簧,仅仅只有橡皮筋的韧度,令人扼腕叹息!
普通人在学习上、事业上、情感上、职场上,或竞争败北,或工作出错,或情感迷惘,家庭困惑等,心灵受冲击,精神被打击。有的人从失败中汲取经验和教训,打造精神韧度和心灵的缓冲场;有的人被困苦冲垮,心灵变得脆弱,因此一蹶不振。人的成长过程,岁月犹如一块磨刀石,它可以磨掉人不够成熟、不够坚强的部分,去掉人的骄气和娇气,构建心灵的支撑点,促使人们活得更踏实、更坚定。
我们往往抱怨环境艰苦,怨天尤人;抱怨命运不公,自暴自弃。然而不经历风雨,又怎能见彩虹?只有在风雨中磨砺人生才能调制心灵的空间,才能在生活的炼击下放射出光彩。韧度是坚守力、意志力、抗压力。把抱怨心情化作进取的力量,才有成功的可能。阳光总在风雨后,当我们回顾曾经面对困境时的心态、耐力和处置方式,会为自己心灵的韧度而喝彩。
那些精神强大的人,是金子,藏于内心,他们不显露,但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会闪现出动人的光芒。
四
我的精神韧度也不够强大,也需要锤炼。然而我的精神韧度绝不只是橡皮筋的韧度,不会轻易折断。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遭遇过高考落选,遭遇过分配到边远山村,遭遇家庭变故,遭遇创业失利,也曾于困苦之中迷失方向,于不公之中愤世嫉俗。每当身陷逆境,我总是在心中默念:“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以此来坚定自己的信念。孟子的这段话成了我的精神灯塔,抚平我的忧伤和痛苦,伴我攻克一个又一个的艰难险阻。这让我很感慨,一个人的精神韧度往往需要文学来滋养的。这可能就是文学的意义之一。有个朋友和我有相同的经历和看法,不同的是他在困难时反复吟诵:“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他坚信道路虽然曲折,但前途光明。刘禹锡的诗成了他的精神寄托,他就用这句诗来增强精神的韧度。其实有很多诗词能滋养我们的精神,“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用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来激励我们;“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用竹子的韧性来彰显生命的顽强,来鼓舞我们。这世间,必有一种榜样,穿越灵魂,幽幽而来。可能是古人的诗,也可能是今人的文字,他们能滋养我们的精神,增长我们精神的韧度。
近年,我一直看重写作者的人文情怀和作品能否滋养人类的精神。其实作者的人文情怀,作者所表达的精神力量,正是文学强大的活性。接纳文学的活性,吸收文学的养分,获得顽强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如阳光雨露,滋养个体成长,滋养人类进步。
有文学、有阳光的内心就必然有强大的精神韧度,而精神韧度支撑着内心,缺少精神韧度,生命就会黯然失色。一个人如果想拥有强大的精神韧度,读书吧!勇敢地生活吧!接受文学的滋养,承受岁月的磨砺,不远处,一个强大的你正微笑地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