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田丕 郭飒
初冬的暖阳驱走了山里的寒气,李如宁安静地坐在家门口晒着太阳。
“气色不错啊!”平利县大贵镇后湾村驻村第一书记王孝成来到李如宁家门前,李如宁起身招呼,王孝成忙说:“你快坐着,不招呼哦!”
李如宁是大贵镇后湾村七组人。去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让这个好不容易过上安稳生活的家庭又陷入了危机。王孝成告诉记者,李如宁手术共花费了22万余元,农村合作医疗报销了12万元左右,后续还要长期服药、进行二次手术。
鉴于她家里的情况,存在一定的返贫风险,村委会通过研判,按程序将她一家纳入“三类户”进行监测,并根据《平利县防止因病返贫专项救助办法》救助了4万余元。“家里本来就在装修房子,花了不少钱,我这一病又给家里添负担了。”李如宁说,“多亏了政府,不仅给我们宣传政策,还帮忙跑路填资料。”
这不仅是平利县防止返贫的一个典型案例,也是近年来该县用心用情用力抓好动态监测帮扶工作的一个创新所在。
筑牢屏障 幸福生活有底气
按照防返贫监测帮扶工作机制,截至2022年3月,平利县累计纳入监测对象1542户,其中因病纳入680户,因病纳入监测占比44.1%。为有效消除因病返贫致贫风险,2022年4月21日,平利县创新出台了《平利县防止因病返贫专项救助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由县财政整合300万元资金,设立救助资金专门账户,为纳入监测帮扶的“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即“三类户”)在突发疾病自付费用较高时按比例实施救助,每个人年度专项救助上限为6万元,每个家庭专项救助上限为10万元,建立起防止返贫的屏障。脱贫户、一般农户符合救助条件的,应先按照程序纳入“三类户”后实施救助。
和李如宁一样,家住平利县城关镇响当河村的刘某于2021年检查出患有再生障碍贫血,辗转在安康市中心医院、西安市交大二附院住院治疗,累计花费40.8万元,除了医保报销和民政救助24.7万元以外,通过《办法》还申请了6万元专项救助资金。“现在党和政府的政策真是太好了!”刘某在谈及收到大病专项救助资金时,依然难掩内心的激动,感动之情溢于言表。
“专项救助按照‘农户申请、镇村审核、专项核查、县级审定、资金兑付’的程序实施。” 平利县巩固衔接办副主任吴军说,所有救助对象必须经过县级和镇村两次公示,县乡村振兴局定期向社会公开资金运行情况,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记者采访了解到,今年平利县为122户患大病对象已落实救助资金183万元。
创新机制 贴心服务群众赞
“为进一步明确防返贫人口监测重点,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我们创新提出‘红、橙、黄、绿’防返贫四色标识动态监测举措。”大贵镇党委副书记龙飞说。
在大贵镇儒林堡村村委会,挂在墙上的防返贫“四色”标识动态监测示意图格外醒目。图上有红、橙、黄、绿 4 种颜色,分为红色贴心户、橙色关心户、黄色连心户、绿色放心户,大贵镇以村为单位,以组为网格,将所有农户按照居住小组划分网格联系,结合网格化管理,落实网格员排查监测工作责任,分片分组包抓到户,每月更新一次四色标识示意图,通过此图,全村村民的情况一目了然。
防止因病返贫致贫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的“硬骨头”,为提升防返贫“四色”标识动态监测精准度,在农户主动申请、干部上门走访排查的基础上,平利县医疗保险经办中心定期开展农户住院信息筛查,对自费费用达到一万元以上及时向乡村振兴部门和相关镇村反馈预警。
汪宣军是儒林堡村的脱贫户,作为家中顶梁柱的他,在外务工时意外从树上坠落,导致腰椎粉碎性骨折,高额的医疗费一下子让整个家庭陷入困境。儒林堡村村委会干部在接到县医保中心的反馈后,及时入户核实,决定把汪宣军纳入“四色”中的红色标识框内,成为重点监测户。“合疗报销以后,干部又主动找到我,该申请的政策都给我申请了,能享受的政策也都享受到了。不仅是政策好,干部服务也是贴心到位!”汪宣军说。住院期间,汪宣军共花费100600元,出院后农村合作医疗报销了54000多元,此外还享受了各项救助帮扶政策,算下来自己仅需负担1万多元。
平利县防返贫“四色”标识动态监测受到央视关注,在新闻频道《朝闻天下》栏目进行了深度报道。
精准施策 不让一个人掉队
既要“授之以鱼”帮助监测对象渡过眼前难关,更要“授之以渔”帮他们过上长期安稳的生活,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落下一人。
除了给予直接救助之外,镇村按照“四色”标识动态监测的要求,为纳入监测的人“量身定制”帮扶计划。
汪宣军受伤以后无法外出务工,村上不仅给他提供了5万元发展产业小额贴息贷款,还帮助他办酿酒作坊,养猪、养牛。如今,汪宣军家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有盼头。
因为患病后劳动力减弱,李如宁被安排在后湾村的公益岗,“群众有了困难就更应该为他们提供帮扶,这个岗位相对轻松,主要是做好家门前道路的清扫,李如宁目前和她母亲一起负责这项工作,每个月也能保证有一定的收入。”王孝成说。
“我们坚持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的重要前提和坚实基础,按照‘有技能的送出去、有能力的带起来、无劳力的兜起来’帮扶思路,坚持瞄准风险、对症下药,落实‘因人因户、综合施策’帮扶措施,及早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平利县乡村振兴局局长张华说,“对有劳动力、有产业就业发展能力和需求的监测对象、脱贫人口,落实产业就业帮扶,通过开发式帮扶措施,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据统计,目前平利县监测对象中,享受产业就业帮扶措施1263户、公益性岗位等开发式帮扶措施260户、兜底帮扶1170户;已累计消除风险1043户3199人,持续帮扶672户1908人,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