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田丕 文/图
图一:使用农机具后,土地变得松软平整。
图二:胡洪申驾驶拖拉机耕犁土地,为播种做好准备工作。
图三:农户使用农机具进行播种。
图四:农机具的使用大大提升了劳动效率。
图五:农机具实现了旋耕、播种、育肥一体化。
5月27日,随着旋耕机的刀片“钻”进土地里,机器走过后,刚刚收割的地面变得平坦松软,记者在汉阴县蒲溪镇公星村3组看到,趁着晴好天气,当地正组织农用机械对土地进行翻耕和播种,以便在秋收中再获丰收。
“我们在公星村流转了480多亩地,以水稻、玉米、油菜和小麦为主,刚收割完油菜,赶紧把玉米和水稻种下去。”汉阴旭峰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胡洪申说道,目前他的合作社拥有90多台农用机械,从起垄机、播种机、收割机到无人机飞防,全程实现了机械化。
胡洪申边介绍边登上拖拉机,转动钥匙,打火发动,挂挡起步,开进另一片田里。伴着机器轰鸣,他打开了话匣子。“同样的管理措施,全程机械化种植水稻模式要比传统种植模式一亩地多出100多公斤稻谷,相当于增加400多元的收入,如果按照亩产600公斤稻谷来计算,人工收割成本每亩约500至600元,使用机械收割水稻,可以节约成本300至400元。”
针对地处丘陵地带、农机“下田难”“作业难”的情况,市农业机械化与农村经营工作站瞄准农机市场,积极培育和壮大农机产业。
截至2023年底,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42%。通过“一社一区”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模式,按照“区域布局、重点扶持、板块推进”的发展思路,有计划地布点帮扶建设农机专业合作社,依托合作社建成全程机械化示范区,促进区域农机化水平不断提高。
目前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233.5万千瓦,比2022年增长1.17个百分点;水稻、小麦、玉米、油菜机械化率分别达到64.97%、50.58%、42.8%、33.82%。建成市级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14个,依托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了23个全程机械化示范区。
记者从市农业机械化与农村经营工作站了解到,近年来,我市把培育服务主体作为促进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关键点,汉阴县兴汉农机专业合作社、平利县农发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安康市宏盛惠民农机专业合作社等一大批合作社不断壮大,业务由原来单一的土地流转、托管代管、农机作业服务拓展到粮食烘干及加工,农产品品牌建设、农机农技技术培训等,涵盖一、二、三产业,建成“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
农机与技术的不断完善、创新为农业生产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更为全市的粮食稳产增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市农业机械化与农村经营工作站站长张善平表示,全市各县区积极整合资源,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汉阴县财政整合资金200万元用于农机化提升,购买了6台75马力履带式拖拉机,50台微耕机,2台大棚王以及粮食烘干机、果蔬烘干机配备到农机经营主体;平利县投入149万元,购买了联合收割机、玉米青储收获机、水稻插秧机、旋耕机、播种机、烘干机等机械投入到农机经营主体。汉滨区、石泉县等市县财政加大对农机化的投入,整合项目资金购买单行小型玉米、大豆播种机具投入到镇村落实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农机化发展基础得到进一步提升。
“同时,市上积极引导支持种植大户、致富能人等领办农机专业合作社,定期组织各类经营、服务主体负责人和经营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去年先后开展了2期3个班的拖拉机驾驶操作培训,2期丘陵山区农机实用技术培训班,对我市农村实用型人才进行机械化技术水平、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有力地促进了我市农机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的发展。”生产指导科科长张修虎说。
目前,全市共投入农机具1.2万余台(套)服务“三夏”农业生产,助力我市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推动传统农业向机械化农业加速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