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915-3356512
  •  投稿邮箱:news@akxw.cn
 > 新闻 > 安康 > 安康
世界的凤堰 汉阴的梯田——汉阴凤堰梯田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记
2024-09-04  来源:本站原创

通讯员 吴学康 黄义au3安康新闻网

2024年9月3日,第九届亚洲区域灌溉和排水会议和国际灌溉和排水委员会第75次IEC会议在澳大利亚悉尼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会上公布了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汉阴县凤堰梯田成功入选。au3安康新闻网

au3安康新闻网

汉阴凤堰梯田位于漩涡镇,距县城24公里,灌区总面积约5.12万亩,分布在汉江之北、凤凰山南麓海拔约400至800米之间,是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在西北地区发现面积最大的古梯田群落。2000多年来,凤堰梯田灌溉遗产不仅是工程效益的传承,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它在呈现中华民族文化底蕴、科学与技术精神,以及人文历史再现的同时,也对助力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和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引作用。au3安康新闻网

时至今日,凤堰梯田这一中国北方首座开放式移民生态博物馆于2010年被评为“陕西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十大新发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国家水利风景区、中国美丽田园,已经成为我市一张“金字招牌”,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au3安康新闻网

人与生态和谐共生 心中的“诗与远方”au3安康新闻网

8月28日,阳光明媚,汉漩路两旁,潺潺流水声、树叶沙沙声、鸟儿嬉闹声……在绿水青山中和奏了一首美妙的交响曲。蜿蜒而上,来到凤凰山顶,俯瞰阡陌纵横的梯田,美景一览无余,青山环抱着梯田,乡村点缀其间。错落有致的梯田,随着山势的上升,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宛若大地的调色盘。au3安康新闻网

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于山上的树木。“我和团队已经来这考察十几次了,每次来这里都有不一样的感受,这里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禀赋。山、水、林、田、湖等资源,形成了一个生态循环。”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教授刘学应说。据介绍,从凤凰山水源涵养林、山溪梯田到山塘湿地,落差分布在1000多米的垂直空间里,生产、生活、生态和谐运转,2000年来这里的人们完美诠释了“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的哲理与内涵。au3安康新闻网

“凤凰山在凤江堰坪处缓缓地舒展开来形成缓坡,南面的巴山像门户一样把汉江封围在缓坡台地入口处,这样的地形,有利于汉江水汽延缓坡上行形成暖湿气流,当遇到凤凰山顶的冷空气就会变成水珠附着在森林植被上面,形成充沛的雨水,回流到地面,加上地处北回归线的气候形成了风调雨顺的地理气候环境,造就了人们垦殖开荒的基础,古人正是巧妙利用了天工造物、风雨杰作的大自然力量营造了一方福地洞天。”汉阴县水利局正高级工程师李权兵说,“这里形态原始、阡陌纵横,线条流畅,山高水长,板屋交错,充分展示出梯田的自然美、古朴美、形体美、文化美,是天人合一的伟大杰作。”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让凤堰梯田四季分明,美景也皆不同,春季花开云梯如画卷,夏季层层绿浪泻山间,秋季金波万顷丰收忙,冬季白雪皑皑入云端。au3安康新闻网

近年来,汉阴县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禀赋,积极打造集乡村旅游观光园、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民美好家园于一体的客家梯田农业综合旅游示范区,将吴家花屋、冯家堡子、太平寨、观光茶园等周边旅游资源整合,创建以梯田为核心的生态旅游集聚区。持续形成“春踏油菜花浪、夏看水田插秧、秋闻金谷飘香、冬赏雪落山庄”的梯田美景,不断增强旅游的体验性、经济性和互动性,进一步推进文旅融合、农旅融合、水旅融合,成为许多人的“诗与远方”,真正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au3安康新闻网

灌溉文化生生不息 梦中的“田园生活”au3安康新闻网

清晨,家住漩涡镇茨沟村的吴大念骑着摩托车来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开始忙活起来。吴大念介绍,古梯田依靠黄龙沟、茨沟、冷水沟、龙王沟4条溪水自流灌溉,潺潺流水,四季不绝。古梯田灌溉系统最有代表意义的是目前堰坪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郭布堰”。古堰渠兴建于嘉庆初年,穿越茨沟村和堰坪村,长2公里多,宽、深约80公分左右,可灌溉农田面积1000多亩,兼供区域内人畜饮水。渠首建茨沟银洞河,按三七取水法取水,即取整个河道水量七分,剩下三分为下游留作水源,遇大雨时节留出的三分河道可作泄洪使用,不至于冲毁渠首;渠身也是三七分水法,即主渠道与三条大分水渠的分水比例也是三七分,确保每条分水渠都能得到三分之一的水量,分水渠到每块稻田也是在渠底50至60公分开进水口,取水量1至3成,留作剩余水源为下游使用。古渠道跨越茨沟和龙王沟两个流域,在雨季也是泄洪渠道,因取水只要1至3分,多余的水量和泥沙会随水流自然流向下游的龙王沟。据统计,堰坪、茨沟当时共建有这种堰渠十八九条,累计可灌溉农田4000多亩,这些渠道保障了枯水季节梯田的灌溉用水,丰水季节排水防涝,从而起到了趋利避害的作用。au3安康新闻网

凤堰梯田三面环山,汉江干流流经此处。自然环境的特点使此地常有云雾,形成局地小气候。梯田灌溉引用河水、泉水、塘水和局地降水。人工开挖的沟渠与堰塘承接着山林水流与泉水,“渠、溪、田、塘”构成了完备的灌溉系统,实现了有效的逐级自流灌溉。au3安康新闻网

从2000年前的抱瓮灌溉,到春秋时期的桔槔灌溉,到后来明代的渠堰灌溉,再到现在的凤堰梯田,时代的更迭,灌溉技术的不断发展,展现了汉阴人民的智慧和勤劳,这也深深影响着当地人的生产生活方式。梯田及灌溉工程建设,使粮食平均亩产量超过1000斤,在很大程度上让农民增收致富。au3安康新闻网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当地对凤堰梯田的合理开发利用,越来越多的城里人都会抽时间来这里过一场“田园生活”。这里的人都说“平川的田园大坝,跟不上凤堰的沟沟卡卡”。那是因为这里的人们过得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au3安康新闻网

加强保护与利用 世界的灌溉遗产au3安康新闻网

“保护和展示‘活态’的文化遗产以及与其相关的‘文化生态’和‘自然生态’系统,是为人类保存和展示传统文化的多样性,促进遗产所在区域的发展,让陈列在大地上的文物‘活起来’。”汉阴县凤堰古梯田移民生态博物馆馆长兰宗告诉笔者。为了更好地保护凤堰梯田,汉阴县成立了凤堰古梯田移民生态博物馆,联合水利、林业、农业、文旅等部门,对基本农田、生态红线、秦岭生态、文物“展品”的保护制定了一系列措施,让凤堰梯田遗产持续发展。au3安康新闻网

来到堰坪村乡韵家园农家乐,刚进门,一幅幅凤堰梯田美景照片挂满墙壁,春、夏、秋、冬美景尽收眼底。老板杨秋红刚送走游客,换上“村姑”着装,准备去自家田地里拍视频。“没有客人的时候,我就会去田坎上、树林里拍一些视频,把梯田四季的美景发到网上,不仅宣传了凤堰梯田,还有很多游客看了我的视频来这里旅游的。”杨秋红说,“游客来了看凤堰梯田美景,吃农家菜,走的时候还会买一些特产。每一位来的游客都对我们这里吃的、看的、玩的赞不绝口。”au3安康新闻网

近年来,汉阴县按照“遗产保护优先、适度利用;整体保护、协调发展;动态保护、功能拓展;多方参与、惠益共享”的理念,将保护传承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随着凤堰梯田保护措施的不断完善,当地党员干部通过线上、线下深入宣传,人们对凤堰梯田的保护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就如当地农民所说的那样,“这是老祖先留下来的东西,这是大自然恩赐给我们的,我们必须要好好保护起来。”au3安康新闻网

与此同时,为了保护好、利用好这一宝贵资源,汉阴县出台了区域风貌管理办法,制定了水利风景区建设规划、灌溉工程遗产保护利用规划、凤堰灌区建设等相关规划,正在积极争取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维修养护项目、水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项目等。同步,还编制了文物保护规划,积极争取项目提升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区域土地整治、灌溉配套、流域治理等工程建设。加强对遗产地居民的宣传,培养科技型人才,加强生态学和农业环境保护等新技术的应用,建设一支具有一定规模、能够开展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挖掘农业多种经营模式的专业队伍。进一步促进凤堰梯田生态、文化保护与发展相关项目方的认知与参与保护和发展的积极性,共同保护好历史悠久的凤堰古梯田。au3安康新闻网

“我们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乘着党的二十大的强劲东风,坚定文化自信、践行文化自觉、讲好凤堰梯田故事,在延续民族精神血脉中挺立潮头、奋勇搏击,绘制水美中国,建设锦绣汉阴。”汉阴县委副书记、县长陈永乐说。 au3安康新闻网

(责编: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