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在位于安康市汉滨区的陕西康嫂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培训教室里,培训讲师王荣荣正伏案工作。她在新一批家政服务培训名单上轻轻勾画,标注学员年龄、学历、性格特点、学习需求等信息,为即将开班的家政服务培训课做准备。
今年39岁的王荣荣是安康市汉滨区关庙镇吴台村人。全国劳动模范、2025年“最美职工”……她身上有不少闪亮的标签。“我曾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是技能改变了我的命运。”王荣荣说。
10年前,王荣荣丈夫因病去世,留下高额债务和年幼的孩子。为了还债,她摆过地摊、打过零工,始终找不到稳定的工作。直到有一天,她在村组微信群里看到一则免费家政培训的通知,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了名。
“当时我想,学门手艺总比打零工强。”王荣荣说。培训期间,她白天听课,晚上用枕头练习给“婴儿”喂奶、换尿布。20多天后,她通过考核,成为一名家政嫂。王荣荣入行初期并不顺利,许多客户对新手不信任。于是她主动提出:“先试用3天,不满意不收钱。”这份真诚和努力,让她逐渐得到了客户的认可。
王荣荣在客户家中服务(资料照片)。 受访者供图
2020年,王荣荣代表陕西参加全国扶贫职业技能大赛,从21个省份的38名选手中脱颖而出,成为家政服务行业的“全国技术能手”。她开始从一线服务转向培训工作。
“第一次站上讲台,我紧张得手心冒汗,只敢低头读提前准备好的教学课件。但看到台下30多名姐妹渴望的眼神,我暗下决心,不仅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教会学员技能,还要帮她们树立职业自信。”王荣荣说。
针对学员的实际需求,王荣荣重新规划了培训课程。从新生儿的科学护理到老年人的细致照护,从营养均衡的餐食制作到实用的急救技能,她坚持手把手教学,让每名学员都能快速上手。
婴儿呛奶时该如何紧急处理?老人突然摔倒该采取哪些正确措施?在培训课堂上,王荣荣独创的“情景模拟教学法”备受学员青睐。“家政服务绝非简单的体力劳动,既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又离不开灵活的应变能力。”王荣荣说。
学员刘玉兰至今还记得,有一次练习为失能老人助浴时,她因紧张而动作僵硬。王荣荣见状,便主动上前为其疏解心结,指导她反复模拟操作。“王老师说,要把每个服务对象都当成自己的家人来对待。这句充满温度的叮嘱,我一直记在心里。”刘玉兰说。
2024年9月,王荣荣主动报名参加陕西省技能援藏项目。在平均海拔4500米的阿里地区,严重的高原反应让她彻夜难眠,但第二天,她仍坚持带着氧气瓶上课。考虑到牧民的生活习惯,她创新开设“流动帐篷课堂”,把专业术语翻译成当地俗语,开设养老护理、家政保洁等培训课程。培训结束时,30多名藏族妇女用洁白的哈达表达谢意。后来,当地成立了专业家政服务公司,持续培养专业家政服务人才。
“王老师的课程让我找到了职业方向。家政服务只要用心,就能干出成绩。”学员李云说。原本在县城打零工的她,经过培训后成为专业的家政嫂,月收入增加了不少。像李云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5年来,经王荣荣培训的8000多名学员中,有2000多人实现稳定就业,800多人成为家政服务高级技能人才。
获得2025年“最美职工”称号后,慕名来找王荣荣培训的人越来越多。“荣誉是鼓励,更是责任。如今,家政服务业正向专业化、细分化方向发展。我们要帮学员走得更远。”王荣荣说。现在,她会针对每位学员的年龄、性格、学历等个人背景,制定个性化的发展规划:年轻有活力的推荐进修高级母婴护理专业,往高级育婴师方向发展;做事细致认真的重点培养居家养老服务技能;有管理潜质的往督导、培训岗位发展。
10年来,王荣荣始终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今年暑期,王荣荣作出一个决定:以普通家政服务人员的身份去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家庭“打工”。“我想亲身体验一线城市的最新服务标准和服务流程,找寻更多一线城市家庭对家政服务的需求方向,以此更新培训方案,培养出更多时代需要的新型家政人才。”王荣荣目光坚定地说。她正用自己的方式,续写新时代劳动者的精彩故事。
(陕西日报记者 齐珂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