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915-3356512
  •  投稿邮箱:news@akxw.cn
 > 新闻 > 安康 > 安康
安康“校招共用”实现人才资源最优配置
2025-09-12 08:52:20  来源:本站原创

通讯员 梁玖成P3t安康新闻网

9月6日,省委组织部印发2025年第一批“校招共用”引才用才专项入选人员名单,我市两家企业与两所高校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成功入选该名单,实现了安康市在校企共用模式上零的突破。P3t安康新闻网

一直以来,安康企业和高校面临引才难、留才难、用才成本高等问题,制约了重点产业和企业在产业升级、技术创新上的发展步伐。在全省“校招共用”政策引领下,我市充分利用省内知名高校吸引和集聚人才优势,打通高校引进、与企业共同使用的“人才壁垒”,积极推介人才招引政策,首批成功引进的2名高层次人才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副教授舒远红和安康学院蚕桑重点实验室博士吕婷,分别成功与岚皋县烛山食业有限公司和安康市蚕种场有限公司签订项目合作协议,为加速推动核心技术攻关及科研成果转化、帮助地方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有益探索。P3t安康新闻网

企业出题,人才答题,加速产学研深度融合。“传统桑叶养蚕模式受限于土地、劳动力、季节和病虫害等多重因素,发展空间十分受限。我们想通过研发选育出富硒人工饲料的蚕品种,来摆脱气候、地理位置等客观因素对养蚕的制约,促进蚕桑产业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进一步巩固安康市蚕种场有限公司在西北地区蚕种生产的引领地位。”安康市蚕种场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波信心满满地说。“校招共用”政策的实施充分发挥了安康学院在蚕桑领域上的研究优势,提升安康市蚕种场在育种上的整体实力,推动高校、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和协同创新,实现互利共赢。P3t安康新闻网

按照《陕西省“校招共用”引才用才实施办法(试行)》,省财政将给予依托高校“校招共用”引进人才年度薪酬50%、每年最高不超过50万元的经费补贴,连续支持3年,并在编制、省级人才计划申报、生活服务保障等方面提供支持。这将进一步减轻企业用才成本,为人才吃下“定心丸”,激发高校人才创新活力潜力,推动更多人才智力向重点优势产业集聚。P3t安康新闻网

用好政策“金钥匙”,撬动产业发展“新引擎”。为推动“校招共用”提质扩面增效,2025年7月,市委组织部围绕富硒食品、新型材料、生态旅游、现代物流、毛绒玩具、秦巴医药、交通装备、消费电子、数据产业等9条市级重点产业链人才和技术需求,配套制定《安康市“校招共用”引才用才实施办法(试行)》,鼓励和支持重点产业链牵头单位和重点企业根据发展需要,依托安康学院、安康职业技术学院和市属科研院所引进博士或副高级以上职称专家和科研团队,助推人才与企业“双向奔赴”。P3t安康新闻网

对地方发展而言,政策的吸引力和生命力在于既有自己的特色亮点,又能有效落地。“我们通过市级财政专门设立安康市‘校招共用’专项资金,3年支持期内给予依托高校院所引进人才薪酬80%、每年最低不少于30万元、最高不超过50万元的薪酬待遇,并对在安领办创办企业的专家人才或团队租赁办公、研发和生产用房等给予最高50万元的补贴政策支持。”市委组织部部务委员张文兵介绍,“特色产业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安康市‘校招共用’引才用才政策是陕西省‘校招共用’政策在我市的探索实践和延伸突破,有利于我们提升区域人才竞争力,厚植产业发展人才根基。”P3t安康新闻网

安康市“校招共用”引才用才政策实施以来,市直有关部门和县(市、区)通过项目包抓、企业包联等方式大力宣传,上门精准指导,全市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重大创新平台积极响应,共征集引才用才需求50余项。“安康市‘校招共用’政策对我们引才用才支持力度很大,能够有效解决我们独立引进高层次人才时面临的薪资待遇低、平台支撑不足等难题。”安康柏盛富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荣军表示,“这项政策给企业帮了大忙,我们正在开展的富硒魔芋加工设备智能化及绿色化提升项目,急需专业化的高层次人才来解决技术难题,目前已经和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进行初步对接,准备通过这项政策把我们需要的人才引回来。有政府牵线、政策保障、高校支持,相信我们企业集聚的人才会越来越多,产业发展会越来越好。”P3t安康新闻网

安康市将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根据全市“校招共用”引才用才需求清单发布公告、组织报名、开展评审,通过专家人才长期驻企服务、平台共建、校企合作、科研攻关等方式,帮助重点产业和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吸引更多人才来安留安兴安,为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聚力建设幸福安康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P3t安康新闻网

 P3t安康新闻网

P3t安康新闻网

责编:王慧芳|一审:许安|二审:田丕
终审:张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