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1月8日是一个属于记者的节日。我们谨以最朴素也最真诚的方式,向每一位在路上的新闻同行,也向一直陪伴我们成长的读者,致以节日的问候与敬意。
11月6日当天,安康职业技术学院的体育馆内气氛热烈、活力满满。“融合创新·赋能远航”思维拓展活动在此精彩上演,来自全市新闻宣传战线上的媒体从业者们齐聚一堂,以独特的团队竞技方式,共同迎接属于大家的节日。这不仅仅是活动的现场,更是我们这个职业的缩影——始终在场,始终向前。
记者,是一个总在“现场”的职业。这个现场,可能是重大事件的进行时,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也可能是寻常巷陌里一个温暖的角落。我们的使命,是用手中的笔、镜头和话筒,去定格时代的宏大叙事,也去雕刻个体的悲欢离合。我们记录下乡村振兴的壮阔征程,也书写着一个山村通过农旅融合绘就的“共富景”;我们为科技创新的突破而振奋,也为一个镇上百姓舞台升腾的“文化篝火”而感动。
这份职业的荣光,源于真相与守望。在这个信息奔流、众声喧哗的时代,我们力求在信息的洪流中做一块坚硬的磐石,去伪存真,激浊扬清,成为群众值得信赖的“信息导航”。我们为弱小而问,为不公而鸣,努力让阳光照进每一个值得被关注的角落。我们深知,每一篇报道背后,都系着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是我们永不枯竭的动力。
然而,荣耀常与艰辛相伴。在媒体格局深刻变革的今天,我们同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考验。但无论传播形态如何变迁,我们对专业的坚守、对真相的探求、对社会的责任,始终是新闻人不变的底色。我们坚信,优质的内容、深度的调查、温暖的故事,永远有穿透迷雾、连接人心的力量。
前路漫漫,笔耕不辍。我们将继续怀着敬畏之心,俯下身、沉下心,努力创作出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我们愿继续与您同行,于时代浪潮中执笔,在人间烟火里躬行,共同记录这个伟大时代前行的每一步。
谨以此,致敬所有追寻真相、守护理想的新闻工作者!
融合创新·赋能远航
见习记者 庄雅茹
11月6日,我市庆祝第26个中国记者节“融合创新·赋能远航”思维拓展活动在安康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馆内火热举行。
来自市委宣传部、市记协、市融媒体中心、中省驻安媒体、各县(市、区)及安康职业技术学院的百余名新闻从业者和媒体从业人员参加活动,他们暂时放下了手中忙碌的工作,组建为8支充满活力的竞技队伍,进行脑力和体力的比拼。
本次活动由市融媒体中心精心策划,聚焦“强化同行联结、赋能职业能力、彰显人文关怀”三个目标,突出互动、体验和感悟,通过体验式培训寓教于乐,通过有针对性的项目让大家增进了解与交流,通过游戏提升沟通协作、组织协调能力,树立全局思维,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创新力。
记者节·记者说
安康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肖兵
这是市级媒体融合改革后的第一个记者节,也是我职业生涯的第十二个记者节。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和省市县的媒体同行们,短暂地放下工作,共同参加了“融合创新·赋能远航”思维拓展活动。活动办得很热烈、很丰富,大家放松之余,也深受感动和启发。
在小组比拼的各个环节中,我们看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思想统一、步调一致才能走得长远;切身感受到知行合一的难——知道不等于做到,人多未必力量大,关键要靠实践磨合与验证;明白创新探索的意义——在规则之内大胆尝试、反复试错,才能破局突围、见到曙光;认识到战略定力的价值——起步快很重要,但走得稳更可贵,最终的胜利往往属于稳扎稳打的那一方。而决定事业成败的关键则在于人,在于“团魂”。一群人为了同一个目标努力奋斗、互帮互助,在挑战面前彼此信任、互相托举,才能持续从成功走向成功。
这些道理放在工作中同样适用。在媒体融合和AI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唯有坚守共同价值目标,持续迭代认知与能力,不断探索新方法、新路径,同时保持足够的战略定力与耐心,方能于变局中开新局。这种日拱一卒、积小胜为大胜的强大信念,这份由内而外的凝聚力、学习力与创造力,或许是我们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AI浪潮所能拥有的最大确定性。
汉滨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一薇
在此次主题活动上,每一段体验都鲜活而深刻。思维拓展活动中,和同行们并肩闯关,奔跑的脚步驱散了伏案的疲惫,协作解谜时的头脑风暴更让创新思路不断涌现;座谈会上,听同仁们分享故事,讲困惑、谈变革,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创作的新视角,字里行间的热爱与执着,也让“记者”二字愈发滚烫。
我坚信基层是新闻富矿,更是践行“四力”的主场,今后我会多往田间、车间、院坝跑,深挖乡村振兴里的奋斗故事、民生服务中的暖心细节,不做“走马观花”的记录者,而是以打磨精品的工匠精神雕琢每一篇报道,让新闻始终带着泥土的质感与生活的烟火气。
在扎根基层挖掘好故事的同时,面对新媒体浪潮,传播表达的创新同样关键。我深知当下传播迭代不是“工具替换”,而是“逻辑重构”。我会主动打破传统报道思维惯性,一边精进短视频剪辑、直播互动等技能;一边守住“内容为王”的核心,把政策翻译成“家常话”、把产业数据转化为“百姓能懂的场景”,将汉滨的山水人文拍成有情感的故事。
而支撑我在基层深耕、在创新中突破的,始终是对新闻事业的赤诚热爱。今后,我会以赤诚对待每一个选题、每一次记录,既以笔为犁深耕基层土壤,又通过镜头展现乡土风貌,不只是做“故事的传递者”,更要做“价值的传播者”,用有深度、有温度的报道记录汉滨时代变迁、传递基层鲜活强音。
岚皋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严杏棋
在第26个中国记者节来临之际,我有幸参加了“融合创新·赋能远航”思维拓展活动,与同行相聚交流,心中满是使命光荣的自豪,更感责任在肩的沉甸甸。
我们在协作游戏中凝聚起团队的向心力,在坦诚畅谈间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座谈会上,前辈们分享的采访经历引人深思,媒体融合发展的路径探讨催人奋进。这些都让我愈发清晰地认识到,新闻工作者既是时代变迁的记录者,更是家乡发展的推动者。
作为岚皋县融媒体中心的一员,我深知基层是新闻的富矿。过去一年,我踏遍乡村角落,用镜头定格改革发展的坚实足迹,用文字讲述乡村振兴的生动故事。
今后,我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立足岚皋的生态优势与文化特色,深挖本土故事。一方面,持续锤炼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推出更多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鲜活作品;另一方面,主动钻研短视频制作等新技能,让岚皋声音通过多平台传播得更远更广。我会始终坚守新闻理想,用真实、客观、温暖的报道,为家乡发展鼓与呼,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书写基层新闻工作者的担当与作为。
汉阴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贺珍珍
我很荣幸在记者节来临之际,参加全市“融合创新·赋能远航”思维拓展活动,尤其是在“鼓舞飞扬”团队游戏中,当所有人通过共同拉扯的鼓协作奏出和谐乐章时,我深刻体会到,完美的节奏来自每个人的倾听与配合,这恰是“融合”最生动的诠释。
这次活动让我重新理解了媒体融合的内涵。它不仅是技术的叠加、平台的整合,更是思维的重塑和团队协作的升华。就像游戏中的鼓点,每个岗位、每种媒介形态都不可或缺,唯有同频共振,才能奏出最强音。
在这个属于我们的节日里,我更感使命光荣。前路漫漫,作为县区融媒体中心的记者,我将把这份感悟转化为前行力量,做“融合传播”的践行者,主动学习运用新媒体技术,让新闻作品从“可读”迈向“可看、可听、可互动”;做“本土故事”的创新讲述者,像找准节奏一样找准受众共鸣点,用鲜活语态让县区故事破圈传播;做“团队协作”的积极促进者,打破采编发环节壁垒,在沟通协作中提升整体效能,讲好汉阴故事。
白河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婧
作为一名基层记者,我有幸参与“融合创新·赋能远航”思维拓展活动。短短一天里,“进化论”“鼓舞飞扬”等项目带来的远不止趣味,更让我深悟团队协作的意义。
“把信送给加西亚”任务格外触动我:“T字之谜”拼“T”字,我们集思广益寻得解法;“重走长征路”时,众人协作快速抵达终点;“汉诺塔”的挑战,让我们从混乱的各自为战走向有序的协同破局,印证了沟通与规则在团队协作中的重要性。正如新闻工作,采编流程环环相扣,任何环节疏漏都可能影响报道质量。唯有像完成挑战般严丝合缝,才能确保新闻准确高效。活动还巧妙打破了层级与地域带来的无形隔阂,让抽象的“团队凝聚力”,在一次次并肩破局中,变成了看得见的互助、听得见的鼓励,我们也由零散状态,变成了目标一致、彼此托底的坚实团体。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也会将此次活动中的拼搏精神与团结协作能力,转化为新闻宣传的强大动力,以更饱满的热情、更专业的素养,讲好白河故事、传播白河声音,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融媒力量。
石泉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周肇星
我很荣幸参加这次“融合创新·赋能远航”思维拓展活动。为期一天的交流、探讨,不仅让我在思维的激荡中明晰了方向,更在同行的守望中汲取了力量。这份深刻的感悟与收获,将成为我未来职业道路上珍贵的精神养分。
活动中,我们分组完成了“价值组合”“鼓舞飞扬”“进化论”“把信送给加西亚”“极限时速”等挑战任务。通过寓教于乐、融学于趣、化教于心的方式,我明白,独自伏案是沉潜的积累,与同行并肩作战才是直击心灵的成长。这份成长,离不开扎实的专业功底,需凭借对行业趋势的敏锐洞察领航,更要靠敢于试错、不惧挑战的勇气破局。
此次思维拓展活动是思想充电,更是初心回望。我将把此次活动的收获转化为前行的动力,与同行一道,用有温度的文字、有力量的影像、有创意的表达,讲好石泉故事,传播好石泉声音,在融合创新的道路上逐光而行,在赋能远航的征程中书写属于新时代记者的精彩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