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黄慧慧
初冬时节,秦巴山区层林尽染,安康城热情似火。11月7日至8日,第八届富硒农业发展大会暨富硒农产品博览会在安康盛大举行。这场由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安康市人民政府携手举行的盛会,以“富硒农业促振兴 品质生活享安康”为主题,汇聚八方来客,释放出前所未有的强大“硒”引力。
在安康国际会议中心,第八届富硒农业发展大会在热烈的氛围中拉开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行业精英、专家学者与企业代表等400余人齐聚一堂,共话富硒产业发展大计。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会长陈生斗在开幕致辞中指出:“本届大会为全国富硒产业搭建了重要的交流平台,通过汇聚各方智慧、促进产销对接,必将有力推动富硒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作为全国最大的天然富硒区,安康81.87%的土壤含硒量达到中硒以上水平。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有何独特价值?中国农业大学尹淑涛教授从科学角度阐释:“安康市生产的动植物产品天然富含硒元素,且通过专业的转化过程,能够将无机硒转化为更易被人体吸收的有机硒。这不仅使产品能达到富硒标准,其有机形态对人体而言安全性也更高,为产业奠定了差异化优势。”
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大会发布的“硒望之桥”2.0版本,构建了“技术-认证-市场-资本”全链路赋能体系,旨在推动富硒产业向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迈进。签约仪式上,“硒望之桥”平台共建、纳米硒成果转化、富硒茶叶品牌提升、安康绞股蓝投资与渠道拓展等四大类合作项目完成签约,一批产学研融合、市场拓展类成果落地,为富硒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高端论坛上,思想的火花持续迸溅。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汉中围绕“生物合成--富硒产业新引擎”展开阐述,西安交通大学教授王治伦则从科学角度解读硒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恩施州、宜春市、赣州市等全国主要富硒产区代表也分享了地方经验,促进跨区域智慧交融。
盛会次日,在金州广场举办的富硒农产品博览会·陕西省名特优新农产品产销对接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展现场人潮涌动。在接下来的三天里,全国200多家企业带来的富硒茶、粮油、畜禽产品、保健品等琳琅满目的农产品,为采购商与市民提供品鉴交流的平台。“您尝尝我们这个富硒茶,回甘特别不一样。”紫阳县展位前,缕缕茶香引人流连。“安康富硒茶”作为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品牌价值已达52.23亿元,连续六年位居陕西茶叶品牌榜首。
岚皋县展区的魔芋制品同样备受关注。各式即食小吃、低脂健康零食,成功吸引了年轻人和健康生活追求者的关注。昔日深山里的“土疙瘩”,如今经精深加工后,已走向全国乃至海外市场。目前,全市魔芋种植面积达102万亩,综合产值突破200亿元。
如今的安康,已构建起多元化的富硒产业体系。全市已建成1831个富硒现代农业园区,培育212家规模以上加工企业,开发出富硒水、粮油等300余种产品,2024年富硒产业总产值达560亿元。硒产业技术与健康中国创新平台联盟理事长程水源在谈及安康发展经验时表示:“安康通过“硒资源+标准化+品牌化”三者的融合发展,实现了从初级产品到精深加工产品的转变,彰显了产业链的持续优化升级。”
这些年,安康富硒产品的“出海”步伐也在不断加快。依托西安运营中心及“安康硒品一号店”线上平台,102款产品已销往日韩、东南亚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龙王泉富硒水通过铁海联运出口至阿联酋,富硒茶与魔芋食品更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这标志着安康硒品已获得国际认可。
科技创新为产业跃升提供了核心驱动力。安康已建成5个国家级、7个省级科创平台,设立3个院士工作站和32个专家工作站,实施50余项富硒科研项目,并获得65项专利授权。全球首个硒高效蔬菜杂交种“硒滋园1号”在这里推广,富硒油菜薯、功能菜籽油等创新产品也陆续走向百姓餐桌。
专场推介区气氛热烈,来自黑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全国富硒产区的代表们纷纷登台,分享经验,寻求合作。大家怀揣着共同的“硒”望,携手共绘全国富硒产业协同发展的绚丽画卷,现场签约项目18个,金额达17.4亿元。
盛会落幕,征程再启。安康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徐杰表示,安康将以本次盛会为契机,持续打造“秦巴优品·硒有安康”区域公用品牌,将富硒产业真正发展为富民强市的支柱产业。
从会议中心的多元思想碰撞,到展销现场的产销无缝对接,安康富硒产业正以创新为笔,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