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何尤
秋季开学以来,市二小立足校情实际,坚持多措并举,创新工作机制,倾注大量心血和汗水,做实做细课后延时服务各项工作,以满足学生成长多样化需求,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乐”起来,让校园“活”起来。使学生家长真正感受到了学校教育,特别是课后服务的温度,使课后服务延伸的不仅仅是时间,更是多彩的成长舞台。
加强宣传力度, 凝聚课后服务共识
“双减”以来,市二小出台制定《安康市第二小学课后服务工作方案》,在大力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同时,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作业设计和课后服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学校及时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校党支部书记、主管教学副校长为责任副组长,全体校委会成员参加的课后延时服务领导小组,不断修订和完善学校课后延时服务方案,同时面向全校学生发放课后延时服务问卷调查,广泛征求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在此基础上,相继召开了全体教师会议,对“双减”政策进行详细解读,就认真做好学校课后延时服务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召开全校线上家长会,就落实“双减”政策,做好课后延时服务工作与广大家长做深度交流;召开全校师生大会,就开展课后延时服务的目的、意义和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宣讲,把师生思想统一到学校的安排部署上来;召开专题培训会,对招聘的有资质校外非学科培训机构的艺术、体育和社团辅导老师进行培训,进一步明确了课后延时服务的内容、原则、辅导要求和安全注意事项。同时,学校通过问卷星、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对上级文件精神和学校课后服务相关内容进行宣传,向家长、社会发布课后延时服务工作方案,公开课后延时服务内容,进一步提升课后服务工作知晓率,赢得老师、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家长的大力支持。各年级各班级加强对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工作的宣传,及时总结推广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推动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校内课后服务工作的共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突出“五育并举”,推进课后服务显特色见实效
在开展课后服务中,市二小聚焦“五育并举”,科学设立课后服务课程,合理安排教师,提高课后服务的质量和效果。课后延时服务工作由学校安排全体教师进行,充分挖掘本校教师的专业特长、潜能和技能,同时聘请校外具有培训资质的教师开展体艺类活动。课后延时服务实行“5+2”,课后服务时间周一至周五下午4:05—6:05。
在推进课后服务中,该校根据师资、场地、设施设备、年段学情等实际,发挥课后服务功能,最大限度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学生家长根据其工作、家庭实际需求自愿参与,学生家长须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并切实履行安全教育、监管职责,签订《课后服务安全责任书》后方可参与。课后服务以在职教师为主,公开招募少年宫、群艺馆、学生家长等社会专业教师补充,在职教师、外聘教师必须服从学校管理,保障课后服务质量。课后服务以本班任课教师辅导家庭作业、拓展提升为主,以德育、艺体、科技制作、社会实践等社团内容为补充。切实做到不上课、不集中辅导、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严格执行上级文件收费标准,收取学生课后服务费,减免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和突发重大灾害、疾病等特别困难家庭子女课后服务费。
针对学校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多、大多数家长没有时间辅导孩子作业这一实际,将每天第一节延时课(周三除外)安排为作业辅导或巩固练习,其中一二年级因为没有书面家庭作业,安排当天语数学习巩固练习或写字,三至六年级均安排了作业辅导,要求利用第一节延时课完成所有的书面家庭作业,辅导老师要督促、辅导和答疑解惑,达到书面作业不出校门,不带回家。第二节延时课要求服务老师遵循教育规律,组织开展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个性成长的形式灵活、内容丰富的素质教育拓展活动,包括自主阅读、少队活动、影视教育、实践活动、劳动教育、兴趣小组活动、体能训练等多种课程,通过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乐”起来,让班级活起来。
同时,把周三课后延时服务时间为学校社团活动时间,一二年级以班为单位开展音乐、美术和体能的班级社团活动,三至六年级各班学生实行走班制,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分别加入舞蹈、声乐、绘画、书法、运动、手工制作和经典阅读、智趣语言、趣味数字、作业辅导等26个社团。通过全员社团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校课程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确保课后服务质量,聘请老督学、校长、师生、家长及社区参与评价,坚持过程性与阶段性评价相结合,坚持分年级、分学段、分学科,通过问卷调查、查阅资料、座谈交流等多种方式开展课后服务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纳入办学综合目标考核,着力推动学生学业水平与综合素质双提升。
跟进“三项管理”,护航课后服务运行
跟进学生安全管理。每天下午最后一节课下课前5分钟,由本节课的任课教师清点需要留校的学生,组织不参与延时服务学生在校门口列队离校,班级内需要上延时课的学生交接给相应教师;如有延时课请假者,班主任要及时通知到最后一节课上课教师。最后一节课授课教师和延时课授课教师要无缝衔接,有情况及时联系班主任,保证不遗漏一个学生,确保学生的安全;带班领导每天要做好全校课后延时服务时段内的巡视工作,延时课结束后带班领导配合服务教师做好各班参加课后延时服务课学生集体放学,及时离校。
跟进督导检查管理。学校成立课后服务专班小组,加强对学校课后延时服务工作的全程指导和督导工作。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专班督导检查组,对各班每天开展的课后延时服务工作进行常态化的督导检查。专班小组全程跟进延时服务的课程管理、安全管理和场地协调等工作,实现课后延时服务工作有条不紊,出现个别问题当场得到解决,出现普遍存在问题及时开会解决。
跟进激励考评管理。结合工作实际,逐步建立和完善教师参与课后延时服务激励机制,推进以教师志愿者为主导,家长志愿者、社会志愿者、社会公益组织等参与的多元化学校课后服务体系建设。学校把教师参与课后延时服务工作纳入学校常规管理,与立德树人、课程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并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将课后服务工作记入教师工作量,将此项工作纳入教师绩效工资考核范畴,并在师德考核、职称评定、评优树先等方面优先考虑,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推动课后服务工作深入持久有效开展。
“课后服务+”,家长普遍欢迎学生参与度超98%
学校秉承“尊重差异 呵护天性”的办学理念,非常注重给每个学生创造不同的选择空间,让他们能够依据自己的兴趣、个性、能力和特长挑选心仪的社团活动,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轨道”,真正感受学习的热情和成长的快乐!
学校尊重学生及其家庭的意愿,本着“规范实施、有效安排”的原则开展课后服务工作,不断优化落实校内课后服务工程,丰富学生的校内课外生活。学校根据自愿留校的学生人数,以自然班为单位,组织开展课后作业辅导服务。
走进四点后的教室里,看见老师们俯身指导学生的身影:有耐心解答学生疑问的,有细心辅导学生订正的,还有谆谆叮嘱学生抓紧时间的……同时,学校还安排了科学、艺术、体育类约50余个丰富多彩的社团,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每周五的课后服务中,“乐爸乐妈”们也积极陪伴孩子们。学校德育部门协同校家委会汇总家长志愿者名单及服务内容,开展主题式服务(科普、健康卫生知识、法制宣传等)和参与式服务(棋类游戏、亲子阅读等),充分发挥多元主体的育人功能、构建新型家校合作关系,实现全方位育人。
作业辅导只是小学课后服务的内容之一。按照方案,该校课后服务有两项内容:一是星期一至星期四,安排语数英三科教师轮流辅导学生写作业;二是星期五开展社团活动。在每个双休日、节假日,以单位安排骨干教师值守线上,持续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为家长、学生提供“更舒心的教育服务”,打通了课后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了“减负增效”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