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寇列玲
从2008年8月15日在党旗下举起右拳的那一刻起,“共产党员”四个字便成了我从医路上最亮的航标。作为一名在眼科临床一线奋斗三十余年的老医生,我常想,党的百年征程是一部为人民谋幸福的史诗,而我们医者的使命,就是在这部史诗中写下“守护光明”的注脚。
2008年的夏天,汶川地震的余波未平,奥运火炬的光芒已照亮神州。就在这个伤痛与希望交织的季节,我站在鲜红的党旗下宣誓。彼时,作为抗震救灾后方医疗支援后备军,我目睹无数党员冲锋在前的身影,他们背着药箱在废墟间穿梭,用双手托举生命的重量,用行动诠释“为人民服务”的真谛。那一刻,我深刻明白:入党不是荣誉的加冕,而是责任的接力。从那天起,我的白大褂口袋里,除了眼底镜,更揣着一份沉甸甸的初心。
眼科医生的工作,常与精细、耐心为伴。我们手中的裂隙灯,既要观察眼底的细微病变,更要洞察患者心底的期盼。这些年,我始终记得入党时的承诺:把每一台手术当作一次战斗,把每一位患者当作亲人。曾有位101岁老人患白内障多年,因贫困迟迟不愿就医,我带着团队制定可行的方案,为他成功手术。当老人拆下纱布颤抖着说“能看见医生了”时,我忽然懂得,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在于豪言壮语,而是让患者从看得见的变化中感受党的温暖。
回顾党的历史,无论是革命年代,还是新时代,不变的是“人民至上”的信念。这信念指引着我们攻克一个个医学难题:从开展微创白内障手术惠及失明患者,到推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进校园;从疫情防控期间主动请缨,到带领年轻医生啃下多种复杂眼病的“硬骨头”。每当遇到困难,我总会想起入党志愿书上的话:“要做一盏灯,既照亮患者的眼,也温暖群众的心。”
看着科室里年轻党员挑起重担,看着越来越多的患者通过我们的努力重见光明,我愈发坚信:党旗下的誓言,是一生的承诺;医者的仁心,是永远的坚守。在守护光明的路上,我将继续以赤诚初心,做人民健康的“光明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