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志虎 郭华
“我从没想过,自己也能站在舞台中央。”安康中学教育集团初中部八年级学生张筱悠看着手中自己设计、扎染的主题服饰,语气里满是骄傲。
几个月前,她还是个在课堂上不敢发言的小女生,而今,她却能自信地站在“根之韵”校家社汇报演出的舞台上,展示“创意服饰”课程中的作品。
她的蜕变,正是“桂园素养课程”滋养下无数学子“逐美成长”的生动缩影。
2024年秋季以来,以桂为魂、以素养为根的“桂园素养课程”从蓝图走向现实,已深度融入校园日常,成为该校学生不可或缺的成长平台。
“桂园素养课程”打破了传统课堂的边界,学校充分利用课后延时服务时段,构建人文、艺术、体育、科技、学科竞赛五大课程群,通过科学的“自主选课”实现初一、初二年级全员参与,以“一生一课,一人一策”的个性化培养,让每位学生都能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深耕细作。
为了让每一朵花蕾都能自由绽放,学校建立了一套既包容又有序的制度体系,把成长的空间还给学生。顶层设计方面,在书记与校长的引领下,学校将素养课程纳入整体育人蓝图,明确目标、统筹资源,为课程实施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与方向指引;“双师协同”方面,学校探索形成了“校内导师+校外专家”的协同教学模式,既保障了课程的专业性,又注入了持续的内生动力;过程管理方面,学校建立了“计划—执行—检查—反馈”全流程管理机制,实行课程申报制,实现“一生一课”自主选课、精准分班,通过课程检查记录表开展常态化巡查督导,搭建成果固化机制,将教学实践转化为校本资源;多元评价方面,学校构建多维评价体系,通过“美育成长档案”记录过程,借助汇报展演、竞赛平台展示成果,让每个孩子都被看见、被认可、被鼓励。
正是在这套体系的托举下,“桂园素养课程”滋养的种子破土而出,终得硕果盈枝。校园合唱《三月三,上茶山》(紫阳民歌)获陕西省第八届中小学艺术展演中学组二等奖,亮相CCTV少儿频道;改编的群舞《桂园晨曦》在安康市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展演中获二等奖;科技绘画《未来漫步》摘得第二十届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陕西遴选初中组金奖;安康市第十八届全运会青少年组赛事中,体育健儿斩获6金3银3铜,游泳队勇夺初中组团体总分第一,羽毛球、拳击分获第三、第四名,学校代表队跻身初中组团体总分前三;2025年安康市第七届机器人竞赛中,科创学员斩获一等奖3人次、二等奖4人次、三等奖2人次,在陕西省第二十五届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第十一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等平台再获省级一等奖2人次、二等奖7人次、三等奖11人次的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