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7月,陕西亮出2023年上半年经济答卷——地区生产总值15503.2亿元,同比增长3.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7%;实际使用外资8.6亿美元,同比增长23.3%;进出口总额2025亿元……
面对内需不足的困难挑战和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一系列指标彰显陕西经济韧性的同时,也蕴藏着一些新变化。
陕乌经贸合作隆基绿能光伏组件出口专列 摄影 赵浚喆
“经略中亚”将成开放“新窗口”
7月28日,西安获批建设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至此,西安市完成陆港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四型”国家物流枢纽布局。随后的8月3日,中欧班列(西安—塔什干)陕乌经贸合作隆基绿能光伏组件出口专列首发。
打造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强化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参与度……正是近年来陕西以深度融入“一带一路”为主导,更加主动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实举和实效。
陕西地处“一带一路”向西开放的前沿,过去几年,陕西加快建设以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为枢纽的亚欧陆海贸易大通道,在深化经贸交流合作中既促进了自身经济转型,又服务了全国向西开放。
随着今年中国—中亚峰会的成功举行,为陕西进一步扩大开放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未来,以“一带一路”为纽带,更加积极、精准、大力地面向中亚,将成为陕西放大峰会效应、抢抓战略机遇的重心。
这其中便包括借助“四型”国家物流枢纽地位,促进陕西企业更多地参与到我国在中亚国家投资的项目中,提升“陕西制造”的海外市场份额和国际影响力,创造更多经济新增长点。隆基绿能光伏组件出口专列的首发,便是陕西“经略中亚”的良好开端。
比亚迪西安新能源产业基地汽车总装生产线 供图 西安高新区
“新三样”为双循环带来“新鲜感”
恢复和扩大需求是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7月2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针对“积极扩大国内需求”作出部署,出台若干措施促进家居、汽车、电子产品等重点领域消费。
近年来,得益于汽车新能源化、智能网联化浪潮,以及产业生态和供应链体系的形成,2022年的西安以101.55万辆的数据,问鼎新能源汽车产量“第一城”。这也让陕西一跃成为汽车工业大省。
陕西作为全国汽车工业格局的颠覆者,不仅为产业升级带来了新动能,也为释放内需潜力带来了“新鲜感”。今年上半年,陕西汽车产量61.1万辆,产值较2022年同期增长26%;汽车消费同比增长13.2%,并以24%的占比成为消费增长的最主要动力。
此外,在国际循环中,以新能源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出口表现同样亮眼,合计出口额达到207.7亿元,占陕西全省出口总值的15.9%。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9017辆,增长54倍;出口总值14.6亿元,增长57.2倍。
依托交通区位、进出口贸易资源聚集等优势,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累计开通全货运航线45条,开通4条第五航权航线;今年1月至7月,开行了3045列的中欧班列长安号,运送货物总重274万吨,较2022年同期增长47.7%……
产业结构优化推动消费市场的质量提升,消费市场的强大韧性支撑产业转型升级,产业和消费互相促进“双升级”的格局已然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