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李培 冯友松
“过去,抓村集体经济像无头苍蝇,没有方向,今年在县委组织部的指导下,我们瞄准了村集体合作社规模化养蚕,建立了蚕桑产业链党委,以党建引领推动壮大集体经济,促进群众致富增收。”8月22日,正值处暑时节前,笔者在铁佛寺镇四合村蚕桑专业合作社采访时,镇农综站长、四合村党支部书记邓泽成信心十足地谈到。
在乡村振兴新征程上,产业链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党建是引领产业发展的“牛鼻子”。汉阴县探索以产业链上建党委、融人才链、镶嵌群众的发展思路,为经济发展注入“红色动能”,走出一条产业链党建赋能强镇兴村富民的新路径。
产业链上建党委,“链”出新路径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推行“产业链党组织+产业链”发展路径,全县围绕猕猴桃、蚕桑、茶叶、渔业等特色现代农业产业,把党组织“两个作用”转化为发展效能,激活乡村振兴“新动力”。
党建引领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推动产业聚焦、产业优化,观音河镇集聚全镇猕猴桃主导产业,组建了猕猴桃产业链党委,从“串点成线”向“提质扩面”迭代跃升。
观音河镇副书记王健康告诉笔者,“为破解全镇7个村2800亩猕猴桃产业在管理粗放、技术保障不统一、产品销售渠道单一等困惑,建立了全镇猕猴桃产业链党委,定期召开会议,研究猕猴桃产前、产中、产后监管举措,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阻碍。”
观音河镇以产业链龙头企业为重点,凝聚组织力量、实现党组织优势互补,全面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动共同服务的联动“新引擎”,这是率先在产业链上建党委的一个缩影。
茶叶产业园
漩涡镇地处县城南边,下辖1个社区20个行政村,自然资源丰富,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富含“硒”元素,是茶叶适生区,镇党委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走上以茶强村兴村、以茶促农致富的康庄大道。
“组织链”串起“产业链”,党建引领聚合力。漩涡镇在推进支部联建、产业联盟、资源联享“三联”工作机制基础上,组建了茶产业链党委,把全镇茶企、村集体和农户嵌入产业链、增收链,成立17个专业合作社和全镇茶产业联合社,为产业发展增添了“红色动能”。
“乡村振兴,党组织两个作用发挥是关键,通过党建引领、阵地共建、人才共育、发展共谋、成果共享等举措,不断延伸种植、深加工、销售产业链条,形成支撑全镇高质量发展的现代茶产业体系。”漩涡镇党委书记刘仁宏谈到。
漩涡镇有茶园3.6万余亩,先后培育凤堰茶业、秦湳茶业、杜家垭茶厂、群英仙毫等多家大型龙头茶企,打造了“凤堰”“秦湳臻品”“天宝贡茗”“漩涡香茗”等品牌。如今的漩涡镇青山绿水带笑颜,金山银山映初心,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成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真实写照。
蚕桑产业
哪里有产业,党组织就延伸到哪里,直奔产业“心脏”。笔者在铁佛寺镇四合村蚕桑产业园和蚕丝被生产车间,探寻到“党建链+产业链”引领群众致富实践做法。
在铁佛寺镇党委副书记牛伟成的带领下,观摩了千亩桑园、养蚕室、分拣与烘干室、蚕丝被生产车间,让人耳目一新,一张张嫩绿桑叶郁郁葱葱、蚕室里的“蚕娘娘”们手脚利索给即将抽丝挂茧的蚕铺设桑叶,只听蚕架上哗哗进食声音,车间的机械轮轴飞速转动,能工巧匠们忙得喜笑颜开……
建强组织带动产业链。通过走访得知,该镇以蚕桑产业为支柱产业,四合村与临近的高峰村、集镇社区连片发展蚕桑产业,成立蚕桑产业链党委,将3个党支部管辖共700亩桑园统一由产业链党委统领,推行“蚕桑产业+人才回引+集体经济+助农增收”的“1+N”产业联动机制,一条从种桑到养蚕再到加工蚕丝被的蚕桑全产业链条初具雏形,助推了农户增收、企业增产、村集体经济增效。
产业兴,则经济兴、农村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将集体经济振兴在供应链上,让党员作用发挥在服务链上,以‘产业链党组织’串起‘产业链人才链’,以党建聚合实现产业整合,凝聚强大合力支撑产业链式发展,是壮大村集体经济、群众在产业链上赚钱的有效途径。”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部长冯子惬说。
产业链融人才链,“链”出新活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核心支撑在人才,关键是人才引领驱动。
正值果实膨大关键时期,顺着蜿蜒的公路走进观音河镇水田村,映入眼帘的是郁郁葱葱的猕猴桃产业园,宋凤勤正穿梭在枝叶丛中观察果形,判断是否缺水、有无病虫害。“从当前长势来看,猕猴桃挂果品相与产量较去年相比有提升,预计村集体经济收益也将突破10万元大关,村民还能分红。”宋凤勤满怀信心地说。
猕猴桃产业园
说起宋凤勤,全村很多群众竖起大拇指称她是女能人。早些年外出经商,勤奋自学拿到大专文凭,通过“劝募乡贤”行动回村后,热爱家乡的她不断自学种植猕猴桃技术,如今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田秀才”“土专家”。
今年我们村里猕猴桃长势喜人,这里面少不了宋凤勤的耐心指导和钻研实践。水田村党支部书记陈小卫介绍道,“自从承担本镇猕猴桃产业技术员,宋凤勤时常召集产业带头人和果农到产业园,讲解授粉、疏花疏果的重要性,亲自示范教会群众种植管护技术,目前30余名农民在她的帮带下成为种猕猴桃的行家里手。
精准引进产业所需人才,帮带培育本土技能人才。铁佛寺镇为破解过去发展蚕桑产业管理粗放、蚕茧质量不高、销路不畅等困惑,在产业链党委班子多方考察,通过聘请周末专家、县级农机人员驻点、回引乡贤技能人才等途径,有效解决由粗放式到精细化管护,产量和质量同比大幅度提升。
千秋基业、人才为先。铁佛寺镇在做大做强产业链进程中,依托蚕桑全产业链筑巢引凤,以“归雁经济”撬动技术回乡、智力回哺。牛伟成介绍,“去年我们成功回引外出创业成功人士许安全,投资建成全县首家蚕丝被加工厂,并聘请蚕桑专家全过程技术指导,已经培养有一定养蚕经验本地技术骨干10余名。”
“一域活水兴产业,振兴之风遍地吹”。60个直径8米的陆基鱼池中,匙吻鲟、鲈鱼、黄辣丁,还有各类观赏鱼正在欢快地游着,农业强、产业兴、人才旺,一副乡村振兴秀美画卷正在这里徐徐生辉。9月25日,在涧池镇军坝村高密度水产养殖基地笔者看到这样一幕。
高密度水产养殖基地
涧池镇党委坚持“党建驱动”,以军坝村党总支部为主体,以路基高密度水产养殖基地为主导,联合周边5个水产养殖重点村共同成立了水产养殖产业链党委,凝聚了产业发展的最大合力,成为安康市最大的陆基高密度水产养殖基地。
水产养殖负责人刘光兴说:“发展产业离不开科技和人才支撑,从2014年成立永丰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后,在县科协等部门帮扶下建立了专家工作站,与周边水产养殖户组建‘联盟体’引人才方式,聘请中国科学院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相关专家,在专家们指导下,产量和效益非常好,周边镇很多人想加入高密度水产养殖。”
产业链上融人才链,打造现代农业“新农人”。探索实施“产业链+人才链”双向良性互动,广泛吸纳党员致富能手、生态(种)养殖大户以及产业技术人才,通过专家站平台柔性引才机制,建立“渔业+农业”人才库,定期开展水产养殖实用型技术培训,如今有近20名“土专家”“田秀才”从事密度水产养殖。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来栖。汉阴县坚持以才促产、以产聚才、产才融合发展思路,聚焦特色农业产业链布局人才链,发挥产业链长人脉优势,建立引才聚智“三单对接”需求清单103个,建成市县级产业专家工作站9个,劝募278名新乡贤返乡投资兴业,推行“百名博士助百企”行动,通过传帮带培育“土专家”7000余人,为产业链提档升级注入强劲动力,形成组织链、人才链、产业链“三链”深度融合、“全链提升”发展新格局。
产业链上嵌群众,“链”出共富曲
凤凰山下“链链”起舞。漩涡镇立足资源禀赋,不断延长茶产业链,把群众紧紧嵌在产业链上,助推群众稳定增收,初步形成了产业链雏形和区域化发展格局。
漩涡镇冯家堡子农民专业合作主要负责全镇鲜叶收购、加工和营销。在与合作社负责人冯卫平交谈如何吸引群众就业增收时,他说:“我们通过流转群众土地付给群众租金的同时,把群众吸纳到茶园里务工,春天采茶旺季每天有一百余人去茶园采茶,平均每人一天有140元的工钱,一年最多务工收入一万元左右。”
党建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把党组织、党员、群众聚集到产业链中,放大“党建+产业”的富民效应,是村集体经济和群众共同致富的有效路径。
制茶现场
刘仁宏介绍:“茶业是镇上的主导产业,我们采取‘产业链党委搭台、合作社唱戏、群众参与、共同发展’新思路,将组织优势持续转化为推动产业发展的经济优势,群众参与茶园管护和采茶,全镇常年在家门口1000余人能够实现人均年纯增收8000元,很多群众参与茶园管理跟着专家学技术,都成了本地‘新茶农’‘土专家’了。”
漩涡镇通过党委引领、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和村级建园管护、群众务工增收的产业链、利益链,2023年仅春茶开园联合社收购各村鲜叶近2万斤,加工成品茶产值近300万元,兑付当地群众务工费80万元,实现企业发展、村集体壮大、群众致富的多赢目标。
以“组织链”串起“产业链”,产业链上集聚群众促增收。中秋节临近,猕猴成熟最佳时机,在观音河镇中坪村猕猴桃园里二三十人正在采摘猕猴桃,技术指导员在旁边指导。笔者走进一位白发苍苍李大妈的跟前,问起今年收入时,李大妈笑嘻嘻地说,“现在村里发展了猕猴桃、我和老伴两人平时就在园子务工、一年能挣到15000元左右,我们这个年龄村里的老人,基本都在园子干活,能挣钱还能照顾家庭。”
工人正在摘蚕茧
蚕桑产业富民兴镇,村集体经济能盈利,农户有钱赚。铁佛寺镇推行“党支部引领+合作社主导+大户承包+蚕农散养”的多元化养蚕模式,在蚕桑产业链党委引领下,建成连片桑园1500亩、标准化蚕室4000平方米,购置蚕具300套,4个村将蚕桑确立为村集体经济支柱产业。邓泽成讲述到,“近三年全镇共计养蚕1100余张,其中合作社养蚕超600张、大户承包300余张、蚕农散养近200张,综合年产值增至300万元,村集体经济年收益近100万元,蚕桑产业成了群众家门口赚钱的生态产业。”
家住铁佛寺镇四合村的黄全刚,谈起他养蚕经历时,很欣慰地说;“七八年前我们家就是养蚕的,现在养蚕村上合作社有技术员,我今年一共养了5批次120张,毛收入有33万左右,除掉请人等其他花费,净收入大概有12万。”
让群众在产业链稳稳当当赚钱,铁佛寺镇四合村七组村民冯必军是受益者之一。“前几年确实很不容易,照顾卧床多年的父亲和孩子上学,我都快扛不起这个家庭了,好在镇村的领导帮扶和媳妇在背后支持,在家门口建立了养牛场,一有空我和媳妇就到村上蚕桑合作社务工,除去全家人花费外,一年下来还能存上五六万,这都是村上的产业给老百姓带来的好处。”
如今,汉阴县以“产业链党组织”串起“产业链人才链”,群众在产业链上赚钱、鼓腰包。“做强产业链,以提升产业能级为重点,健全完善链长制,支持链主企业融通上下游、组建联合体,构建重点产业链齐头并进的现代化产业体,让群众在现代化产业链得到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民生福祉。”县委书记刘飞霞在县委十六届九次全会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