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915-3356512
  •  投稿邮箱:news@akxw.cn
 > 新闻 > 县区 > 汉阴
邝吉余:一位村医的35年健康守护
2025-07-10  来源:本站原创

通讯员 邝松林sRa安康新闻网

7月5日清晨,当人们还在沉睡之中,汉阴县蒲溪镇先锋村卫生室村医邝吉余已收拾好药箱,跨上摩托车,驶向村民黄大爷家。sRa安康新闻网

黄大爷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行动不便,是邝吉余作为家庭医生重点关注的对象。sRa安康新闻网

“吉余,你又来啦,真是辛苦你了。”坐在门前的黄大爷脸上绽开笑容。sRa安康新闻网

“不辛苦,您身体咋样?”邝吉余温和地回应,快步进屋,熟练地为老人量血压、听诊,动作精准娴熟。检查完毕,他耐心叮嘱注意事项,仔细摆放药品并说明用法。这样的场景,在先锋村无数次上演。sRa安康新闻网

1984年,邝吉余父亲早逝,年仅15岁的他作为长子,放弃对外面世界的憧憬,选择参加赤脚医生培训。20岁,他成为先锋村唯一的医生。最初的村卫生室设在家中,条件简陋,药品稀缺。他常步行几十里路到镇上、县城,用背篓将药品一篓篓背回山村。后来有了自行车,遇险峻路段,仍需肩扛步行。他深知每一粒药都关乎全村人的健康希望,不容闪失。sRa安康新闻网

行医之初,他上午在卫生室接诊,下午便翻山越岭巡诊。走夜路、忍饥寒、冒风雨是家常便饭,他还常顺路帮助孤寡老人料理家务。这份淳朴与尽责,赢得了村民无条件的信赖。一个寒冬的深夜,村里一位七旬老人突发高烧昏迷,屋外大雪封山。接到求救电话,邝吉余背起药箱冲进风雪。山路湿滑,寒风如刀,他几度滑倒又挣扎爬起,手脚冻得麻木,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尽快赶到!经过一夜守护,老人转危为安,他却因受寒病倒了。sRa安康新闻网

35年行医路,邝吉余用坏了20多个药箱,积攒下厚厚的赊账本。物资匮乏年代,面对无力支付药费的乡亲,他总是说:“先治病,钱的事以后再说。”成盒的药品赊出去,他却极少主动索要。村里邱大爷患慢性病,子女在外打工,生活拮据。邝吉余长期赊药给他,还宽慰老人安心养病。几年后,邱大爷子女攒够钱来还账,邝吉余只肯收下一半,令邱家至今感念。sRa安康新闻网

两个儿子出生后,生活更加艰辛。邝吉余既要出诊看病,又要忙农活、抚养孩子。为补贴家用,他养过蚕,天不亮就出门采桑叶。但只要村民需要,他背起药箱就走的习惯从未改变。懂事的孩子们便默默接过了农活。sRa安康新闻网

在邝吉余的言传身教下,两个儿子刻苦攻读医学,凭借顽强的毅力和不懈努力,双双考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如今,他们都在汉阴县乡镇卫生院工作,延续着父亲守护百姓健康的使命。sRa安康新闻网

邝吉余虽然年纪大了,但对待工作依旧随叫随到。不久前一个雨天,刚结束卫生室工作的他接到村民王婶电话:老伴张大爷风湿痛发作,腿脚肿胀,吃药不见好,需输液治疗。邝吉余立刻检查药箱,带上针剂药品,披上雨衣,骑上摩托车扎进雨幕。赶到后,检查、配药、消毒,动作精准熟练。看着老人眉头舒展,他才松了口气,又耐心叮嘱护理事项才离开。“只要乡亲们还需要,我这腿脚还能走,这工作就得继续下去。”邝吉余说。sRa安康新闻网

如今,儿子们已在乡镇卫生院岗位上发光发热,实现了邝吉余“有出息”的期望。虽然岁月在他身上留下痕迹,但在村民心中,他的形象愈发高大。身体不适时,大家依然习惯寻找“吉余”,他的存在,就是最好的“定心丸”。sRa安康新闻网

摩托车的引擎声在山间回荡,药箱里装载的不仅是治病良药,更是一位乡村医生35载未曾改变的赤子之心。 sRa安康新闻网

责编:徐思敏|一审:许安|二审:田丕
终审:张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