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黄纯田
从田埂间忙碌的身影到轰鸣的农机,从农技人员的专业指导到合作社的有序组织,初秋的汉阴县平梁镇,1.4万亩稻田陆续进入收割期。
清晨五点半,蔡家河村村民孙世兵踩着露水走进自家稻田。他弯腰蹲下,双手熟练地拨开稻丛,仔细查看谷粒饱满度。“今年光照好,加上技术人员指导得及时,稻穗比去年密实多了,捏着就沉手!”孙世兵笑着说,他家2亩多稻田全部种了镇里推广的“华浙优210”优质稻种,不仅抗病性强,亩产还能比普通稻种高100多斤。不远处,同村的牛少山正驾驶着小型收割机在稻田里作业。“家里劳动力少,镇里今年成立了三农基地,小型的农机农具都可以租到,今天就能把2亩早熟稻收完,省心又省力!”牛少山说,以前人工收割一亩稻要花两三天时间,现在用收割机,1小时就能搞定,还能直接脱粒装袋。
在平梁镇新河村千亩优质稻种植示范基地,种粮大户、兴汉农机合作社石磊的脸上满是喜悦。他指着田边的智能监测终端介绍:“田里安装了土壤墒情、病虫害预警、气象监测等设备,手机上就能实时查看稻田情况。前段时间遇到连续干旱,系统及时提醒补水灌溉,还推荐了针对性的病虫害防治方案,一点没影响稻子生长。”石磊承包的300多亩稻田,今年全部采用“稻鸭共生”模式,在水稻种植的同时养殖鸭子,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增加了收入。“预计今年水稻亩产可达1300斤,鸭子出栏2000余只,两项加起来,亩均收入能突破3000元!”石磊算了一笔丰收账,眼中满是期待。
上午9点,县镇农业服务中心的农技小分队如约来到四联村。农技专家颜家顺蹲在田埂边,取出随身携带的放大镜,仔细观察稻叶背面。“现在水稻正处于灌浆后期,要重点防范稻飞虱和纹枯病。你们看,这片稻田有点轻微的稻飞虱迹象,得及时喷施吡蚜酮,用量要控制在每亩15克,兑水30公斤,均匀喷洒在稻丛基部。”颜家顺一边说,一边在笔记本上写下详细的防治方案。旁边的村民们认真记录,不时提出疑问,颜家顺都一一耐心解答。“从育秧到收割,技术员来了不下10次,每次都手把手教我们,有他们在,我们种稻心里特别踏实!”新河村、安合村附近村民说。
在平梁镇兴汉农机专业合作社,刚收割的湿稻谷正通过传送带送入烘干设备。“目前有5台烘干机,日烘干能力达30多吨,能有效解决农户稻谷晾晒难题,避免霉变损失。” 合作社负责人介绍,烘干后的稻谷将直接送往镇里的大米加工厂,加工成“平梁香米”,通过线上电商平台和线下商超销往全国各地,也借助第一书记组团服务同步进行直播销售。
稻浪滚滚,丰收可期。随着丰收的脚步越来越近,汉阴县平梁镇正以饱满的热情、扎实的行动,迎接这片土地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