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严紫沁
日前,岚皋县南宫山镇岚翠湖生态渔业片区拉网起鱼,花鲢聚拢在一起,活蹦乱跳、水花飞溅、十分喜人。几位捕鱼师傅将花鲢分拣到抄网里,再吊装进运输车,现场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养殖的花鲢肉质鲜美,运到成都、重庆等地销售还挺受市场欢迎的。去年干旱影响收成,今年喜迎丰收,年底又能给股东们分红了。”岚翠湖生态渔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祝恒波喜不自胜。
该公司所在的溢河村是一个库区移民村。2003年,蔺河电站建成蓄水后形成库区总面积6500亩,涉及岚皋县3个镇7个村。2018年,在岚河流域全面清理网箱养鱼的特殊背景下,共同守护这一片湖的7个村引导村民“靠水吃水”,溢河村及其他6个村党支部各自牵头成立渔业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后来又与先前引进的渔业承包公司按照4:6的出资比例,重新组建了岚翠湖生态渔业开发有限公司。各村注入资金由每位移民出资100元入股,剩余部分由县移民专项资金注入,村上每年盈利按7:3分配给股东和村集体。
不同于网箱养鱼,岚翠湖生态渔业开发有限公司采取了不投饵、不施肥、不用药的方式进行“零投放”放养,投放的鱼种也是具有净水功能的鲢鱼、鳙鱼等。为了让鱼群休养生息繁衍壮大,该公司还坚持“捕大放小”,并且全域严禁捕捞和垂钓。为此,公司成立了一支专职巡湖队。
组建公司的第二年,该公司共捕捞鲢鱼、鳙鱼18万公斤,销售额209万元,股东分得69.95万元。实实在在的收益让村民们看到了“以水养鱼、以鱼治水”绿色发展模式的背后正是“以渔增收”。
但大水面属于公共资源,完全依靠市场行为可能会导致“市场失灵”。在利益的驱使下,极有可能因过度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污染,最后得不偿失。该怎样让这6500亩大水面“净水富民”的目标可持续?“三联”工作机制就成了南宫山镇党委破题的“金钥匙”。
“我们在指导岚翠湖生态渔业有限公司落实‘三联’工作机制的过程中,明确要重点突出党支部和村集体经济的主导作用,才能让产业联盟建得更实,大家才能都享受到生态资源释放出的红利。”南宫山镇党委书记魏君说。
2022年,因持续高温干旱,导致库区水体减少,造成当年渔业公司减产无法分红。移民户与公司的矛盾一触即发,好在经镇专项工作组和溢河村党支部的协调,决定由溢河村监委会监督企业经营行为,并且由3个镇7个村成立联合巡湖队,进行定期定点巡湖和交叉巡湖。这让移民户有了直接的参与感,平了怒气,还鼓足了大家一起渡过难关的信心。
看着今年的丰收盛景,又忆起和移民户促膝长谈、和大家一起巡湖的场景,溢河村党支部书记卿远自很是感慨:“大家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的感觉真好,‘三联’工作机制真正让我们画出了致富的‘同心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