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甘停
“往年这个时候,要是遇上连阴雨天,收回来的玉米、稻谷堆在屋里,没几天就发潮发霉,一年的收成得折损不少。今年好了,烘干房就建在家门口,拉过来几个小时就能烘干,不光能烘粮食,听说以后还能帮我们烘中药材、黄花菜,太方便了!”看着自家刚收的玉米在烘干房里被烘干装袋,村民李大姐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入秋以来,石泉县饶峰镇面临持续阴雨天气,金黄的玉米、饱满的稻谷从田间收回,却无法及时晾晒干燥。“粮食收回来就得赶紧烘干,不然发芽、霉变了,卖不上价不说,自己吃都不放心。”指着田间待收的作物,饶峰村村干部道出了村民们的担忧。
群众的急难愁盼就是基层工作的“风向标”。在饶峰镇人大组织的“民情走访日”活动中,多位人大代表收集到“秋收晒粮难”的问题后,第一时间形成建议,提交给饶峰镇党委、政府。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饶峰镇党委、政府迅速对接上级部门,积极争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最终在饶峰村和胜利村各落地一处粮食烘干设备。
如今,两处烘干房已正式投用,每处配备的烘干设备日处理湿粮能力达5吨左右,不仅能满足周边村民的粮食烘干需求,还可根据产业发展需要,用于中药材、预制菜等农产品的烘干加工。两处烘干房覆盖周边11个村的农户,为镇域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新支撑。
为使更多群众享受到烘干房的便利,饶峰镇人大主动“搭台”,组织辖区人大代表深入各村组走访,收集农户烘干需求。在人大代表的协调与建议下,本村农户可优先享受烘干服务,周边村有需求的农户,只需提前联系即可预约烘干时段,且所有服务均按成本价执行,最大程度让利农户。
同时,为让烘干设备发挥最大效益,两处烘干房采取“公益性+市场化”运营模式,在优先满足本地农户粮食烘干需求的同时,面向全镇中药材种植户、预制菜加工户提供烘干服务,既解了农户的燃眉之急,也为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打下了基础。
据烘干点负责人介绍,自9月初投入使用以来,两处烘干房已累计为农户烘干玉米、水稻等粮食80余吨,烘干紫苏等中药材及预制菜原料5吨左右,解决了近50户农户的秋收存储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