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吴瑜
在旬阳市铜钱关镇的田间地头、施工现场,总能看到人大代表忙碌的身影。他们以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破解难题,在一个个民生实事项目中践行初心。
七里村的果蔬保供基地建设现场机器轰鸣,人大代表屈孝本正蹲在刚搭建好的蔬菜大棚旁,仔细检查钢架结构的牢固度。作为第一代表小组组长,他从该项目启动之初就主动扛起责任,带着组员们挨家挨户征求村民意见。为解决技术难题,他邀请技术专家到村开展大棚种植培训。针对部分村民因农忙无法参与务工时,他立即协调施工队推出“弹性务工”模式,让 23 户农户在家门口实现日均增收 80 元。如今,2800平方米的蔬菜大棚已初具规模,村民们眼里满是丰收的期盼。
在天宝寨村的河堤修复工地上,人大代表张有志正拿着水平仪测量河堤坡度,有着十年水利工程施工经验的他,自告奋勇担任项目技术顾问。“这段河堤去年被洪水冲毁了120米,必须按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重建。”他在首次项目论证会上就提出关键建议,主张采用“浆砌石挡墙+混凝土防渗层”的复合结构。为让方案更贴合实际,他带着图纸沿河岸徒步三公里,记录下17处地质薄弱点,连夜修改设计参数。目前,500米河堤已完成修复,新增的两处涵管有效解决了沿岸农田的排涝问题。
在闵家河村的主干道旁,人大代表武益斌正和村民一起清理排水沟里的淤泥。该项目启动时,部分村民对排污管道改造持观望态度,武益斌带着《人居环境整治手册》逐户走访,用邻村的整治前后对比图做示范。施工期间,他发现部分路段管道铺设会影响沿线古树根系,立即联系设计单位修改路线,进而保护古树。如今,300米排污管道全部铺设完毕,500平方米的破损场院改造成了村民议事小广场。傍晚时分,孩子们在新修的步道上追逐嬉戏,老人们坐在石凳上拉家常,一派祥和景象。
从果蔬大棚里的忙碌身影,到河堤工地上的专业把关,再到村庄巷道里的细致协调,铜钱关镇的人大代表牢牢扎根在民生项目的关键节点,以担当实干让群众的获得感在项目推进中不断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