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郑晓虎
10月7日清晨,紫阳县文旅公司的米博毅早早来到位于县城东城门社区的茶室。她细心擦拭茶具,将红茶、白茶一一归置整齐。“每年国庆,都有许多外地游客慕名而来,品尝我们的紫阳富硒茶。”米博毅一边说着,一边将热水缓缓注入壶中,茶叶随之舒展,茶香四溢。
东门茶社今年刚刚投入使用,由县文旅公司负责运营。经过更新改造,校场坝、邮电局等历史遗迹修旧如旧,创意馆、茶舍与民宿陆续入驻,成为紫阳新的打卡地。
国庆期间,众多游客纷至沓来,感受这座老城焕发的新活力。“对紫阳的第一印象来自贾平凹先生笔下的《紫阳城记》:‘这真是一座奇妙的城,有如重庆之盘旋,却比重庆更迷离;有如天津之曲折,却比天津更饶趣。’来了这里之后,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山城紫阳的魅力。”西安游客宋德安分享,“逛了东城门、河堤路、紫府路,变化可真不小。城虽然不大,但能玩的地方还真不少呢!当地在旅游上下了不少功夫,有机会了我还会再来紫阳。”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紫阳民歌近年来通过各类活动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假日期间,当地推出“非遗进景区”等系列展演,让沉淀于岁月中的传统艺术与现代旅游碰撞出新的火花。
在陕甘茶马古道景区的北五省会馆,一座历经百年沧桑的古戏楼成为传统艺术绽放的舞台,紫阳民歌剧《王二嫁嫂》每日在此如期上演。演员们扮相精致、唱腔婉转,将一段地方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吸引众多游客驻足欣赏。
“我们专程从西安赶来,一直想来看看紫阳。”来自西安的马女士兴奋地说,“从半亩茶园下来,就被这里的唱腔吸引,听起来像山歌,非常动听。这样优秀的传统文化值得被更多人看见和传承。”
而在半亩茶园,游客们纷纷化身“秋日茶农”,在专业师傅的指导下体验采茶技艺。尽管时值秋季,茶园依旧绿意盎然。大家身着采茶服,或采摘鲜叶,或拍照打卡。“采茶看似简单,等到实际操作起来才发现有很多技巧,特别有意思。”来自重庆的大学生宋喻雯兴奋地展示着自己的劳动成果。
另一边,来自西安的刘女士一家也沉浸在采茶的乐趣中。“孩子第一次见到茶树,这次带他来体验既亲近自然,又了解茶文化,很有意义。”
茶园负责人介绍,尽管国庆期间持续降雨,茶山每日仍接待游客超千人。假期首日,紫阳半亩茶园迎来了首批“小客人”——来自安康市某培训机构的研学团队。孩子们走进青翠茶园,登高望远,在绿水青山间领略自然风光与茶文化的独特魅力。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他们还动手制作了手工抹茶皂,为研学之旅增添了满满的体验感。带队老师张云森表示:“这次带孩子们来紫阳写生,茶山风景优美,民居建筑也很有特色,孩子们都很喜欢。”
夜幕降临,紫阳富硒美食街灯火通明,各家餐馆生意红火,紫阳蒸盆子、紫阳砂锅、酸辣魔芋、本地辣椒炒阳荷姜等特色美食成为游客必点。“这几天生意特别好,每天比平时多卖两百多份,有时忙得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经营紫阳砂锅的王老板虽显疲惫,却掩不住喜悦。
临江的任河印象水岸美食街区同样热闹非凡。来自湖北武汉的游客刘嘉赞叹:“在紫阳这样的小城旅游很有体验感,美食就在江边,既能欣赏山城夜景,又能聆听紫阳民歌,感觉特别棒!”
不远处的紫阳港游船码头,夜游项目售票处排起了队。据游船负责人介绍,国庆期间较平日增开两个班次,从晚上7点到10点,每小时一班,每班可运送游客240人。
遍布全域的文旅志愿服务站成为假日里一道温暖的风景。志愿者们不仅提供咨询指引,还化身“茶乡推荐官”,为游客推荐最佳游览路线。“志愿者特别热情,介绍了很多小众景点,让我们感受到紫阳人的淳朴好客。”西安游客郑女士连连称赞。
民宿行业在假期中也表现亮眼。县城及周边的民宿早在节前就被预订一空,乡村农家乐也迎来接待高峰。“我们32间客房全部住满,很多客人提前半个月就预订了。”汉江宿集·山之茶民宿总经理助理张依婷介绍。为提升游客体验,不少民宿还推出了茶艺展示、民歌欣赏、秋收农事体验等活动,让游客在住宿中深度感受地方文化。
“我们聚焦假日经济,围绕丰收体验、赏秋览胜、美食娱乐等重点,精心组织多场文旅活动,覆盖县城主城区、旅游重点镇及各A级景区,致力于为游客带来全新体验。”紫阳县文旅广电局局长熊书文表示,“我们将持续打造‘春品茶、夏亲水、秋丰收、冬养生’四季文旅品牌,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同时,全力做好统筹协调与服务保障,让每一位游客高兴而来、满意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