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录志
今年,紫阳县提出产业精准到户,就业精准到人的“两精准”乡村工作目标。两个精准同时指向的是要稳定农民就业创收的门路,巩固脱贫成果。这个目标非常实在,透明度高,便于考核。这不仅是一个短期的年度工作目标,更是一个长期的战略措施。怎样才能实现两个精准,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据第三次农业普查资料,截至2016年底,紫阳全县有乡村户76497户、287061人,其中劳动力189282个。这个数字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基本吻合。可以认定紫阳现在农村劳动力应在18万个左右,分布在约8万农户中。以2020年为例,统计资料显示,全县乡村82489户,287206 人,劳动力185038人。当年外出务工8.3万人、社区工厂就业1322人、工益岗位安排5964人,总计就业约9万人。下余9万劳力基本上都是外出不便的,要就地精准就业,只能利用土地资源。目前紫阳有73万亩耕地,其中常用耕约为33万亩。从理论上来讲,9万劳力经营33万亩耕地,就业量完全可以达到饱和程度。但自2005年以来,紫阳先后实施的陕南移民搬迁和易地扶贫搬迁累计35201户、121653人。这部分农民离土没离乡,劳动力无法利用土地就业,拿什么让这部分人实现两个精准,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难题。
用建设产业链的方法来实现两个精准,是破解这个难题的一个重要选项。所谓产业链,通俗地说就是由多个互补性骨干产业形成的产业体系。这里着重强调的是骨干产业的互补性,紫阳业已形成的骨干产业,在农民就业方面都有不俗的贡献,美中不足的是,这些产业都过于“单打一”,产生的次生效益和连锁效应较小,难以覆盖与土地分离的劳动力就业。必须要在巩固发展原有骨干产业的同时,开发新途径,切实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的问题。
紫阳新的产业链应当由养殖业、种植业、加工业、和销售业这四大骨干产业来构成。以养殖业为龙头,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具体地说,养殖业要以圈养牛羊为主,促进以饲草供应为目的的种植业;催生以饲草加工、牲畜粪便加工处理为目的的加工业;带动以饲草、商品农家肥、肉类产品销售为目的的销售业。一旦形成以牛羊养殖为主的大规模产业,其饲养、防疫、饲草生产、加工、收储、运输、产品销售、养殖场的粪便处理等工种都可以实行市场化的专业经营,紫阳的富硒品牌优势,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彻底改变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形成以畜牧业为纽带的各行业利益共同体,促进提高农业经营的整体水平。
要建成这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社会化生产链,必须要把握几个关键环节。
首先是推行圈养方法。一方面,圈养牛羊是紫阳新建产业链的基础。只有实行圈养,才能实现大规模养殖;只有实行大规模养殖,才能实现饲草种植、加工、供销、疫情防治、排污、粪便处理、产品加工销售以及闲置土地流转等产业兴起和连动。另一方面,就养殖成本而言,也必须实行大规模圈养。据对东木镇十余户养牛户调查测算,一头牛平均每天草料约需12元,加上防疫、固定资产折旧、财务费用等,1头牛的成本大约为1万元左右,按现行市价可卖1.8万元,年均获利3500至4000元。摊销到每头牛的费用与养牛的数量成反比。圈养30头牛,只要两个人就可以了(不包括种饲草),年均获利大约为10万元左右,与打工收入不相上下。养牛少于10头则年均收入甚微。而养30头牛与养100头牛所需的劳动力投入却相差不多。如果散养,两个人养三头牛都难以招架。
其次利用大户带动。据对东木镇调查,全镇现有牛存栏15头以上的5户;存栏羊300只以上1户。这些都是最近两年起步的养殖大户。这些大户的户主年龄最大的42岁,最小的29岁,文化程度都在初中以上,最高的有大学本科学历。这些人都有外出务工经历,见的世面多,接触的信息量大,想干事,能吃苦。全县各镇都出现了一些养殖大户,这些大户都具有非常强烈的带动意愿,为推行圈养牛羊打下了较好基础。
还要完善合作经营。紫阳各类专业合作社数以百计,总结发展正常、发挥作用大的合作社的成功经验,加以推广;对那些享受国家优惠政策,没有发挥作用的,要帮助他们限期按约定达标;经帮助仍达不到合作社规定标准的,应取消其享受的优惠政策。
当然也需要改进培训方式。针对发展圈养牛羊的各个工作环节开展培训,有的放矢、学以致用。例如饲草加工、收储、粪便处理、产品销售等都是紫阳养殖业中的薄弱环节,除了县内常规培训之外,还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培训。走出去就是分批次组织养殖大户外出参观学习。紫阳饲草丰富,但有些养牛羊的大户却在外地购买成品饲草,这种现象,恰巧反映的是当地饲草收储技术落后。政策规定,今后牲畜粪便要经处理后才能还田,紫阳有几万亩茶园,每年需要大量的农家肥。据悉,延安市最近提出了发展富硒果业的新思路,延安不是富硒区,很可能通过为果树施农家肥的办法来补硒。而经过处理的牛羊粪便就是精品农家肥。因此,紫阳富硒农家肥的生产及销售极有可能成为今后的一项新兴产业,要配合发展圈养牛羊,同步进行农家肥加工及销售培训。请进来就是由政府出面请专家来指导。紫阳在种茶、种烟叶、种红薯、种玉米、种水稻等方面,也曾有请进来的先例,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可以借鉴这些成功的经验,广开门路,引进外地人才或企业来紫阳发展。
加强配套服务也是很重要的一环。据调查,养殖用地、排污、路、电、水等基础设施不配套,是紫阳产业链发展中最大的困难。加强配套服务,一是要倾斜扶持,精准施策。全县要把产业振兴的重点放在支持圈养牛、羊上来,由镇政府牵头召开现场办公会,分户研究扩大养殖规模用地、排污、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报县政府立项解决。在甄别准确的前提下,实行扶持直通车,落实优惠政策到户。以养殖大户为中心,建设养殖园区,起到扶持一户,带动一片的作用。二是要制定土地流转的指导价格,推动加快土地流转进程。各镇都有成片土地,有些甚至是原先一个生产队上百人的全部耕地,因远离人户而弃耕荒芜,这些地方是绝佳的养殖场地,要充分利用,以合理的方式向养殖大户流动。三是要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县上应成立科学养殖领导小组,为有职有权的临时常设机构,作为解决发展养殖业中疑难问题的专司机构;支持养殖大户联合组建包括冷配、防疫、治疗、交易等全方位服务的技术合作社、面向社会实行有偿服务;落实帮扶责任,县上和镇上的领导要各自联系一户养殖产业大户,要把发展牛、羊骨干产业作为对包村联户工作人员的考核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