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严杏棋 杨烽
在小城岚皋,不少家庭都有做油渣饼的传统,这是当地人从小吃到大的特色小吃,也是岚皋在外游子惦念的家乡味。巴山徐珍多味手工油渣饼便是其中的代表。
一大早,位于县城老西街邮政局家属楼的巴山徐珍手工坊内,煎锅里的菜籽油慢慢热起来,弥漫着浓浓的香味。另一边,徐珍将发好的面团揪成一个个小剂子放在案板上,再擀成适度厚薄的饼状,依次放入准备好的油渣馅料,一个个包好。
今年61岁的徐珍,是岚皋县石门镇人,因自己喜欢做美食,4年前便开起了巴山徐珍手工坊,主打手工油渣饼。徐珍说,在她小的时候父母就经常在家里做着吃,她也慢慢学会了油渣饼这门手艺。
每天早上四点,徐珍就要起床准备一天所需要的食材。她告诉笔者,油渣饼要好吃,关键要在面团发酵上下功夫。“首先要选优质的面粉,特别是水温、水量要掌握好,一勺面要配多少水,揉到什么程度,这是最重要的。”
做油渣饼的馅料也很有讲究,选用本地猪的五花肉和边油,焯水之后就开始熬猪油渣。“油渣子要好好熬,熬成渣,头一天就准备好,第二天再用来制作馅料。馅料不要放过多的调料,因为我们要做的是传承下来的老式味道,只需放生姜、葱、花椒就行了。”徐珍说。
面和馅料准备好后,徐珍开始包油渣饼。“把面团揪成大小一样的剂子,擀成片,再把熬好的油渣铺上,撒上葱花等配料卷好,扭成麻花状的连环套,这样它就不容易裂开。”
将做好的饼放入油温控制在170度左右的煎锅中,徐珍双手熟练地上下翻动面饼,观察两边的颜色变化,当饼面由浅黄变至金黄,直到变成金棕色就能出锅。刚出锅的饼皮是脆的,还冒着热气,咬一口,满嘴都是清油和馅料的混合香气。
“我特别喜欢吃这儿的油渣子饼,尤其是那个牛肉味的,非常酥脆,牛肉馅的中间还有一些我们这儿的特色辣椒,非常好吃。”来购买油渣饼的食客说。
“过去做油渣饼就用包谷面做,那时候油渣子少,熬一点点油,放一点点油渣子,不像现在馅料包得多。” 徐珍回忆道。
最开始徐珍做的是传统的原味油渣饼,后来她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开发了艾叶、香椿、茴香等多种味道的油渣饼,最多的时候,一天能卖800多个。
渐渐地,徐珍的客人越来越多,知名度也越来越广。徐珍油渣饼被评为“岚皋味道”十大名小吃、“安康味道”名小吃,代表岚皋县先后参加了省、市举办的各大美食展。“徐珍油渣饼制作技艺”也入选岚皋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想学着像袁家村一样,把乡亲们都组织起来,把油渣饼这个非遗小吃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徐珍憧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