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松铖
坐落在汉江边上的紫阳城,隔江眺望,宛若嵌在山腰上的积木,虽参差错落,但绝不凌乱,山增一份仙气,水添一份灵气……据说某年某月,贾平凹游历紫阳,他在迷宫似的石板巷中流连忘返,离去时曾留下这样的感叹:“这真是一座奇妙的城,有如重庆之盘旋,却比重庆更迷丽,有如天津之曲折,却比天津更饶趣。从山下到山上,高达几百米,它就是靠这一种其乐的建筑而使人解谜一般的不觉疲倦、蛮有兴致地攀登吗?”时光淡远,记忆弥新,四十二年过去,贾平凹当年的那番“感叹”,至今依然是紫阳人饭后茶余炫耀的谈资……
贾平凹口中的“饶趣”,是他在紫阳城的石板巷中品出的一种味道,这种味道很特别,它飘过眼帘、流入鼻翼、沁入心脾,倘若没有亲身的体念,他又怎能咂摸出滋味的香甜呢!而寻觅着这种“味道”,接踵而来的画家、诗人、摄影爱好者,他们赶趟儿似的,一拨接一拨走进了紫阳城的石板巷……青石板的巷子、青石板的石阶、青石板的房舍,这清幽的氛围、雅致的造型、素朴的风韵,着实让四方游子爱怜不已……青石打造的巷子有多少条,没有人数过!早先的紫阳城,就是被这一条条纵横交织、曲里拐弯、明润光洁的巷子串起来的。巷子是城的经纬、脉络,是城的生命律动的神经。
进入紫阳城,先要熟悉巷子、认识巷子。倘若第一次到紫阳,最好选择在河堤路下车,然后,任意找一个巷子的入口,开始拾级攀爬。攀爬犹如登山,需要耐力与体力,但攀爬紫阳城的巷子,却是一种乐趣:巷子有纵有横,有上有下,有曲有折,有陡有缓,而这种情致,只有在行走与攀爬中才能品出个中滋味。穿越或是攀爬紫阳的巷子,你会在谜一样的清幽之中,掀开紫阳城早期的面影,此时,那些逝去的记忆,仿佛间又从某个旮旯角落蹦了出来,逮住了你的魂儿,让你迷迷瞪瞪跟着去了,一时竟由不得自己:檐角的风铃、鼓形的石墩、窗棂上的雕饰、门页上守护安宁的门神,它们在用自己不同的文化形态,娓娓讲述一个悠远的诗意的紫阳……而巷子的深处更深处飞来的稚气的童谣,则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心里悠然升起一缕淡淡的乡愁:
一家老鼠要嫁女,没得陪奁好着急。吱吱吱,叽叽叽,商量进屋去偷米。来了一只小猫咪,喵喵喵,咪咪咪,吓得老鼠不出气,一下钻进墙洞里。
青石板、青石阶,把一条条巷子扮得青幽幽、亮锃锃。有巷,就有人居住,自然就有瓦舍:房是一溜溜青格格的板石房,它们像流水一样漫过巷子的两侧。倘若是阳春天气,邀二三好友徜徉曲径幽巷,此时,暖阳斜斜地投在灰色的巷壁上,人高的巷壁或伸出一支粉嘟嘟的杏花或荡出几缕丝线一样柔嫩的柳丝儿,那蕴含的美妙无以言表……早晨,条条巷子香气迷蒙,那是油糍的香味、豆腐脑的香味、米酒的香味……你可以随便择一家屋檐,慈祥的大妈、大婶,会热情接待你,焦黄的油糍,热腾腾的豆腐脑,转瞬便摆放在檐下的方几、矮桌上。你一边咀嚼油糍,一边喝着豆腐脑,不经意间,抬眼望见斜对面阁楼上的百叶窗倏然撑起,一张眉目含情的脸从窗户探出,就那么冲你赧颜一笑,继而,一撩长发,人便没了踪影……你由不得一阵儿呆愣,心神一荡,丝丝蜜意悄然泛起。
紫阳城里的石板巷,是烟火的巷,芸芸众生在这里摩肩接踵,穿梭往来,扰攘的市声传递着人间的温情。有温情就有故事,它发酵出一段情节,弹奏出一曲触动人心的旋律:小巷深处,刘小漾、冯冈、张学锋他们在深情演绎自己的青春,那是诗意的凄美,它磨砺出了岁月的坚韧……故事是虚构的、人物是虚构的,但情节却是真实的。于是,电影《郎在对门唱山歌》选择在紫阳拍摄,这是唯一的选择!只有紫阳才能呈现精髓,表现故事跌宕的意蕴。那个凄婉而甜美的故事来源于紫阳籍著名作家李春平的同名小说。从此,紫阳走进了电影,紫阳人走进了电影,紫阳城的石板巷走进了电影。
紫阳水韵
汉江,古称沔水。流经紫阳的汉江水道,史上曾是进入汉中的南大门,属水上军事要津。沿汉江上溯四十余里,有一座风景秀美的小镇,它蜿蜒盘绕在北岸的江湾阶地上,这就是古老的汉王城(现在的汉王镇)。据说,当年汉高祖刘邦率数千人从关内至汉中,途经此地,在这片开阔的江湾腹地,磊土扎营,作过短暂的休整和停留。千年风雨消弭了残迹,但汉王城作为一个记忆的符号、文化的符号,早已被时光深深烙在了历史厚重的卷册上。
汉江两岸阡陌纵横,土地肥沃。温煦的阳光,充足的雨露,为这方水土上的植物、动物以及一切生命的繁衍栖息,提供了保障。生长在汉江及其支流的金钱橘,是陕南驰名的水果之一,它以个小、皮薄、肉嫩、汁多,酸甜适度,深受人们喜爱。汉江流域的紫阳自古产茶历史悠久,尤以焕古茶最负盛名,唐朝时焕古茶就成为宫廷贡品,清朝时列入全国“十大名茶”行列。焕古镇紧临汉江,街长虽不足四百米,但精致古朴,街面青石铺地,两侧房舍,板壁青瓦,富有韵味。街虽窄,却曲折有致,酒肆茶馆,旗幡飘动。临江品酒饮茶,畅意无限。酒醇、茶香、景美,徐徐江风荡人情怀,人虽离去,一腔醉意却留在了小镇。
汉江流经紫阳,山水尽显秀态。两岸群山,跌宕起伏,宛若碧波涌动。山虽秀美,却又骨骼隐逸,峰不凸显,巍巍中,自有气象。县城南岸的文笔、北岸的神峰,山脉迁延不绝,俊逸多姿,形成南北相望的恢宏格局。乘船在汉江上看山,犹如赏画:春天的山是写“意”的,无论是逆水或是顺流,坐在窗明几净的游轮上,你可以尽情饱览一江春色。山多锦绣,翠绿的大氅飘逸、灵动,而在大氅的袍袖、领口、衣襟上,你会发现白的、金的、红的镶嵌,那是江边、山洼、峰顶炸放的李花、菜花、桃花……而秋天的山则透出一种硬朗的力道,天高云淡,两岸稻穗黄了,此时瓜果尽熟,赶上八月,在缓缓行进的舵轮上,你还会嗅到,被清凌凌的江风携来的馨香,那是江岸上的桂花开了。金黄,是秋天的颜色,也是秋天的味道。片片金色,点染了江山,而那金色飘逸的味道,却也会醺醉旅人看山赏景的情趣。
山因水而含情,水因山而有韵。汉江进入紫阳的百里水程,无处不藏韵:江水倒映山城,是韵;魔王沟银练垂挂,是韵;白马石烟波浩渺,是韵;中坝岛清波缠绕,是韵。然而,汉江真正的韵,是幽邃、深湛;是宏大、悠远。在古镇洞河,你真的可以体味到一种被诗意浸染的水韵,在这里,山势完全跌落,恰似蜿蜒环绕的篱笆,围扎着这一泓天光水色。汉江在这里才真正显示出了自己的丰赡和底蕴:它像湖泊,却又比湖泊欢腾;它是江吗,却又比江多了一份丰腴。船行至此,你会被烟波裹挟、俘获,继而陶醉其中。这里的水,是汉江最放达的写意,清晨的江面,霞光洒落,碎金满江;黄昏时,暮霭如岚,江天邈邈:水接天,天接水,水与天成为无缝对接,那景致让你恍然迷离,一时,不知身在何处。
当年道教南派创始人张伯端,跋山涉水,千里迢迢来到紫阳,这位道德高深的哲人,禁不住为这方水域而陶醉。于是,他滞留下来,在汉江南岸的瓮儿山瓮儿洞,潜心悟道,终于写出了在丹道史上享有崇高地位的《悟真篇》。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美水、美景、美城,像一卷百读不厌的诗稿,被紫阳人翻阅、诠释,被外界的赏读者批注、咂味、感叹!赏读汉江,自然就要赏读汉江边上的小城、小镇、小街、小巷。一个“小”字,道出了其中的精致、道出了隽永和细腻的感觉……小城藏古意,那些曲折通幽的小街、那些被时光磨亮的青石板、那些门楣、走廊、飞檐上的鲜活的浮雕,无不在向人们叙说一段传说、一个故事、一则凄艳绝伦的悲情演绎,于是,就有了汉王与汉王城的来历,就有了宦姑与贡茶的传说,历史书写着真实,也塑造着浪漫,而真实只有被浪漫点缀,才愈发美轮美奂。
汉江静静地流着,百里紫阳水域,只是三千里汉江巨幅长卷中的一抹岚烟、一缕霞光、一簇焰火,但紫阳却鲜亮了汉江,因为紫阳的水色注入了紫阳人的最纯真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