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鹏
乡镇上的夜与县城相比少了些灯火多了些宁静,星光点点、夜风微凉、秋虫奏鸣好一幅秋夜的写照。
乡村的夜晚在擦黑时有种特殊的浪漫。随机点亮的灯火是归家的信号,贪玩的孩童还家时追追撵撵,引来鸡犬不宁的聒噪和粗犷的嬉笑怒骂,寻得晚归孩童的祖辈,絮絮叨叨与孩童依依惜别许下的约定沿着乡村小路播撒,老的小的各说各的,小的从没记住过,老的却每天都重复。我本喜欢静处,对于这样的场面却也是乐见的。
终是节气到了,双乳荷塘晚上九点以后就没有了游人。乡村的夜从热闹到归于安宁前持续的时间不长,偶有的关门落锁之声宣告乡村一日的生活落下帷幕,透过夜色看见的点点灯火渐次熄灭,天黑后的生活便属于稍后的梦。
世人爱繁华。身边的人大多都看过这荷塘接天的莲叶与映日荷花,称赞它的婀娜百态也欣赏它的清新典雅,却鲜有人说起过它陪伴乡间最后一盏孤灯的景象。喧嚣热闹之后收获的愉悦时光随着日月轮转在七月流火的记忆里,待到下一个四季的轮转勾起翻涌的记忆或是留下物是人非的慨叹。
二更天的上弦月照在荷塘里不算亮堂,倒映在水面灵动缥缈。从河岸吹来微凉的风带着水汽荡不开水里的月影,弯弯的在水面划开一道浅浅的痕,似乎能看见水面的蒸腾。遇到拦路的荷叶用手拨开,扑通窜入水里的蛙在你心悸之时总能引起一阵不小的骚动。若是惊扰了野鸭,那水面的月影便会被踩得稀碎,被连带动起来的荷叶与荷花乱颤之后本来清新的荷香就会变得浓郁些。若是白天,那些见惯了脚步的蛙和野鸭便显得镇静很多。
没有看过乡间月夜的人不懂夜,人云亦云的故作高深地说夜是一种颜色名字叫保护色,把漫天的繁星比作会眨的眼睛。看过乡间月夜看得越深越觉得这才是世界的本色,看似单调却内藏五彩斑斓,天上的繁星也不是俯视众生的眼睛,而是生灵跳出自己的世界看向远处的视线、是大地的呼吸的痕迹。
昼是一种追求,夜是一种秩序。世间的繁华展现的是追求的结果,秩序是维护结果开启新的追求的起点。白天里的生活、工作、学习、劳作都是奔波,参加各样的社交完成各样的任务,围绕不同主题达到不同的目的,而夜晚只有一个真正的主题那就是整理和休息。白天喜怒哀乐多种情绪,真正的夜晚只有梦这一种情绪……
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世人赏读近逾百年,今见荷塘的月色似乎与他老人家所见无异,只是他的心事重些。“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短暂地走走我只感是放松却没有他那么好的表达。
真真切切的景象无论是谁见了都会为之所动,或是心旷神怡或是寂落孤独,抑或是察觉秋夜的薄凉。见景有感是不错的,这也正是风景的意义,见与不见它都在,思不思考它也都不怪。真正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属于自然的,这层境界是广博的。风景不排斥日月山川、花草鸟兽,更不排斥走进它的人。行走的畅快喜悦风景多些热闹,浅坐畅享沉思画面多些意境深邃。若是厌烦那飞虫盘旋于眉间急于挥散驱赶,无论如何挣扎最终你将明白只有过了这一段才会“逃出生天”。
世人见千万草木便有千万心境,因人而异的是思想和情绪。心境好了那鸣虫所唱乃是乐章,心怀愤愤那路旁牵扯的藤蔓便是牵牵绊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一种追求,想要达到这层境界对于忙碌奔波而言也就失去了意义。千万种追求都是以获得为喜以不得而悲,大概人们没有真正看到得与不得之间一路的风景。万古以来圣人“劝善”,道法却讲究自然,若是在道法之下圣人还是会坚持劝善的初衷。圣人之所以称之为“圣”,那是因为“劝善”才是圣人坚持的“道”,只要坚持不改初衷的“道”,那道法也就自然了。
白天见了无数次的荷塘,晚上在这里走一遭也是对自己的馈赠,看见些日间不得见的风景也是占了近水楼台的利。忙碌、追求、应对是白天应尽的本分,晚上放松、整理、休息也是应得本分,无论怎样本分才是各自的道,才是真正生活,奔波与驻足本质上也是一道风景,也是在欣赏风景。
这千亩的荷塘的生命亦是如此。霜降过后,田田的荷叶将自愿入了吴冠中的画,属于它的整理和休息也将真正开始,直到水面结冰,呈现出的风景就是它与世人明年再见的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