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成
冬日的暖阳,让这排松杉因了叶子的金黄、透明而显得更加挺拔高大。大树左右的两排时尚高楼由此端庄亮丽,拥在正中的原校区更因石阶高阔、土房老旧而博人眼球。
这座名为“帝景南山”的研学基地,建于平利县的秋山脚下、秋河之畔,所在的八角庙村是巴山深处的一方小盆地,这里土肥水沃、草木茂盛,是广佛镇的“白菜心”。故而,20世纪70年代平利县为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在此创办了“秋坪职中”。今天到访的这个研学基地,是当年的职中校园。
宽大的院场,既是研学活动的露天会场,也是当年和今日的操场。主人万琴棋在介绍了左右两边的会议中心、接待中心后,指着正面那些当年夯土所建的教室和学生宿舍、老师宿办室说:“他们的外观形象具有史料价值和教育意义,室内已被改造一新为我们所用。之所以保持原有风貌,既有教学目的,也有一点私心。”
同行的美女作家们突然来了兴趣,纷纷探询这位80后的美女老板有何“私情”。万琴棋抿嘴一笑,大方爆料:“我老公是这儿的人,我想为他留点乡愁,也给我们的后代留点老家记忆。”
这话看似“小心思”,其实却为“大主题”。当我们走过右边的宿舍楼,来到大院之西的一个厂房式的敞篷之下,她的“主题思想”令人肃然起敬。
地势开阔的敞篷里,看起来只有几张台案、几堆泥土,以及堆放在泥土边的沙子、石头、砖块,但当万琴棋指着东墙边的几架绿植、西墙上的《中国建筑流派》图示、正墙上的“我是美丽乡村规划师”主题活动会标,详细介绍了各自的用途之后,我的眼前当即浮现出今年夏秋时节那些研学活动的精彩画面。
当汉滨区初级中学的学生走进“我是美丽乡村规划师”实践课堂,他们的心灵便走出了城市的高楼大厦,兴奋地用手中的泥土来建构“老家式的新家园”。当他的三间平房、她的竹林小院建起后,老师出了一道题:“如果你是村主任,该如何规划自己的美丽乡村?”于是,架子上的绿植变成了村东的桃园、村西的竹园、村后的茶园,地上的泥土、沙子、石块、砖头变成了中心社区、散居村落和村中的公路、村前的广场,一些看似无用的枝叶、杂草变成了路灯、花卉和儿童游乐设施。于是,城市孩子的美丽乡村梦想,成了花园式的现代化新农村。
来自平利县广佛小学的农村孩子,在此建造的“美丽乡村”却是一个城乡接合部。村子的周边有水田、茶园,还有绿水、青山,地里和山上长有庄稼、茶苗、果树和松杉,水里游着鱼虾和水牛,如是一部再现式的情景剧。从村中通往远方的道路,有土路、石桥、木桥、混凝土桥,也有骑摩托的便道、开汽车的大路,当乡村公路通上高速,连上铁路、高铁和机场,它们的走向便是楼房林立的城市一角。这位“小小规划师”之所以这样设计,因为他的理由是:“我这个村主任的规划理念,就是我建设美丽乡村的美好理想:我一定要当个好市长,把乡村当城市一样的规划好、建设好!”
参与研学活动的汉滨初中一位老师,深情讲述了这样一个场景:当一批学生在这儿很有艺术兴趣的玩了半天泥土后,一听要下到水田去上一堂“深入泥土”的自然课,他们兴奋得如同放飞的鸟儿,哗啦一下就奔到了河边的水田,鞋子一脱就下了水,不一会那水田就变成了泥潭。当他们脚踩泥土、手抓泥土,自由自在地玩泥、观泥、塑泥时,心灵完全放飞于自然、回归于童真,显现出了人与自然相融的返璞归真。因此,他们可以把爷爷辈的徐平校长称为“平哥”,也可叫来“美女老师”打水仗。这种人与泥土的亲近、和美,让人想到了《女娲抟土造人》的美妙传说,让人想见了明日乡土的诗情画意。
接待广佛小学研学活动的一位教员,为我们介绍了一位小女孩。她是大山里的留守儿童,没有走出过秋河,更没进过县城,曾经的理想是上到化龙山顶,看清太阳的模样。当她知道家乡的泥土可以烧成砖瓦、盖成楼房时,便得知:社区连片的徽派风格平房,镇上高达一二十层的楼房,以及电视里播放的城市高楼大厦,均起基于泥土,并是泥土烧制的砖瓦所建的,她便使劲跺了三脚,在泥土上跺出深深的脚印,在脚印上写下了自己长大成人的理想:左脚为“规划师”,右脚是“建筑师”……
当我们的视线从田野收回敞篷,蓦然发现:万琴棋的眼睛湿润了,美女作家们的眼睛湿润了。而那晶莹的泪花中所闪烁的,是一棵棵从泥土中长出的幼苗,是一个个从泥土中站立起来的新人。
是啊,作为乡土中国“农”的传人,我们无论是作家、画家、音乐家,还是教师、厨师、工程师,祖上均生于泥土、长于泥土。泥土是我们的底气,是我们的底色。每每回归泥土,走进土地,我们不仅接地气、增底气,而且有了走出大山、走向高远的力气与志气。这就是泥土的力量,是中国人与泥土的天然关系!
从职业中学到研学基地,这块土地的性质没变;从培养知识化农民到培育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这块土地的职责没变;从田地里的农人到基地的创业者,他们对土地的忠诚没有改变。
当我们的目光再次透过那一排冬阳之下挺拔高大的松杉,便从敞篷下的泥土看到了田野里的乡土。我们从泥土上所看到的,是正在积蓄力量期待春天拔节生长的树木,是奔向辽阔天空的鸟儿,是民族的未来和人类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