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915-3356512
  •  投稿邮箱:news@akxw.cn
 > 文旅 > 游玩安康
万福古村落记
2025-10-24 15:08:39  来源:本站原创

□ 石昌林9iQ安康新闻网

驾车从旬阳市铜钱关镇出发,沿通村水泥公路行驶了半小时后,又在崎岖不平的泥土便道上艰难爬行了约二十分钟,便来到一处屋舍俨然、庄稼生长旺盛的地方。9iQ安康新闻网

近看好似一块滴水的绿宝石,远观宛如一朵怒放的旱莲花。9iQ安康新闻网

站在刻着“万福村”三个大字的院落门楼下,往里望是宽阔的院坝,高高的石坎根基,土木结构的高大房屋建筑;往外看是深厚的油黑发亮的腐殖泥土,以及泥土里长势正旺的庄稼。这里确是一处“万福”之地——青山环抱,碧水环绕,绿树成荫,房屋掩映其中。9iQ安康新闻网

喧哗间,门楼里走出一位老人,客气地礼让我们走进院门,参观他居住的冬暖夏凉的老院子。就在老人带领我们跨上高高的石坎台阶,又急忙走近堂屋搬出一把把木椅,合掌谦让我们坐在屋檐下的石坎上休息时,才发现老人家的一条腿有残疾,走路一瘸一拐。老院子土木结构,四合院布局,不仅正房的夯土墙修筑得明显高出一般人家一截,而且两边的耳房也修筑得牢固厚实,青瓦覆屋,宽檐设计,遮风避雨。不仅方便晾晒粮食,还可提供人们休息,坐在正房前高高的石坎上,视野极为开阔。看来这不是一般人家。闲谈间,老人从屋里抱出一面相框,相框里的男人五十岁左右,四方脸膛,头戴礼帽,白色长袍,黑色马褂,端坐于太师椅上,眉宇间英气逼人,不怒自威。老人向我们介绍说,此人是其太祖爷石良琛,同治年间中过武举,曾在宝鸡凤翔做过知县。9iQ安康新闻网

老人石全传,今年75岁,虽然腿脚有些不便,但身体硬朗,目前是万福村的护路员,负责万福村泥土路的杂草清除、路基路面养护等。这是铜钱关镇为了保护古村落,专门设置的公益性岗位。9iQ安康新闻网

作为国家级第三批传统古村落的铜钱关镇万福村,小地名称“石家湾”,也被称为“石家老院”,地理海拔约890米,村民大多姓“石”。万福村石家老院形成于清初,距今约400年,典型的清代四合院建筑风格。石家老院是铜钱关镇现存规模较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保存较完好的具有代表性的一个传统古村落,后正式命名“万福村”。9iQ安康新闻网

沿着庄稼丛生的小径,我们走进万福村一座座古建筑中。这些古建筑皆依山势而建,坐北朝南,是石氏先民们遵循顺势而为、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修建的居所。这些老宅院总体呈“四合院”布局,修硬山马头墙,屋顶青板瓦覆盖,留阴阳屋面。步入其中,可见抬梁式屋架,山墙多有壁画,浮雕花格门窗,有绣楼、书房、客厅、花园、晒台等。从大门进入,穿过厅堂后皆为“口”字形的天井庭院, 方形长扁不一,多以石板石条铺砌。9iQ安康新闻网

我们驻足在一户人家高大的马头墙前。房屋建筑大部分已经倒塌,只留下厚重的大门和门前高高的青石石阶,残垣断壁,尽显沧桑。但门楣两侧高耸的马头墙和门前两尊威武的石狮,仿佛还在向着世人诉说着这里曾经的辉煌。9iQ安康新闻网

在一户人家后院的石坎上,一块石碑赫然出现眼前,石碑上刻“泰山石敢当”五个魏碑体大字。9iQ安康新闻网

我们的目光长久地停留在一块墓碑上,碑文记载,明末清初石族祖先石汉武因辟战乱,辗转于此,发现此乃“世外桃源”后决定在此定居,繁衍生息。 9iQ安康新闻网

责编:徐思敏|一审:许安|二审:田丕
终审:张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