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森
从目前能够收集到的史料看,记述香溪洞最初的文字当属胡濙的《奉命访张三丰到香溪洞》,镌刻在香溪洞纯阳宫旁的石壁上,也记载在康熙三十四年的《兴安州志》里:
枝头小鸟语间关,野径无人自往还。
扶杖过溪临绝壁,石桥空听水潺潺。
彼时的香溪洞纯天然、原生态,大约只有石桥一座,鸟语花香,溪流淙淙,空寂悠远,路况还极差,时值壮年的胡濙跨过溪流尚需借助拐杖。张三丰倒是的确没有找到,奉命却是真的。因为胡濙前半辈子就干了两件事:一件是寻找张三丰,另一件是寻找朱允炆。也可以看成一件事,以寻找张三丰的名义寻找朱允炆。
张三丰并不只存在于金庸的武侠世界里,现实世界也真实存在过,影响还很深远,张廷玉主撰的《明史·方伎传》中与周颠、张中并列,因不修边幅,人号张邋遢,“永乐中,成祖遣给事中胡濙偕内侍朱祥赍玺书香币往访,遍历荒徼,积数年不遇。”
出生于1426年、代宗景泰年进士、只比胡濙小51岁的黄瑜所撰《双槐岁钞》中专门分列一节,为张三丰立了个小传,称“三丰遁老”:“永乐初,文皇帝累遣使求之,以给事中胡公往,遍物色之,不能得。”
无论官方记载,还是民间描摹,都确定了张三丰曾经真实存在,社会影响力还相当巨大,朱棣派胡濙满世界寻找,翻了个底朝天,却“积数年不遇”“不能得”,那么胡濙到没到过安康,写没写过《奉命访张三丰到香溪洞》?
胡濙除特务身份外,还有一个医生身份,出过一部医学专著《卫生易简方》,推崇张仲景,普及中医基础知识,流传甚广;有一部诗文集《芝轩集》,可惜散佚,无考,因而写在香溪洞的这首诗就成了孤证,无从佐辨,而本人到过安康却是不争的事实。
执行特别任务的胡濙,十六年的暗访生涯所过踪迹秘而不宣。雁过会留声,一个叫王绂的书画家跟胡濙同为常州人(王绂常州府无锡人,胡濙常州府武进人),俩人在北京偶遇,王绂羡慕胡濙游历名山大川,见多识广,谈吐不俗,就写了一首《赠胡都给事中》诗。歌颂赞美的诗一般都不重要,而这首却特别重要,是因为王绂在前面写了个序:“都给事中胡君源洁,文雅清慎,志趣高朗,与予有同郡之好,尝自大江而上岷蜀,繇(由)关陕至于中原,凡名山古迹之间履无不至。今年邂逅北京,同宿寓所,因得扣其登览之胜、闻见之广,不觉令人鄙吝顿消而神爽飞越也,遂赋诗美之。”
交代一句,胡濙字源洁,号洁庵,谥号忠安,后世多称胡忠安。这篇序言透露了胡濙的暗访路线图:沿长江而上,到达四川,再由四川抵关陕,由陕西而至中原,凡是名山古迹无往不至。
更为重要的是胡濙在安康时给朱棣写过一封公函,记录在《明太宗实录》卷八十一:“(永乐六年)甲戌,户科都给事中胡濙言,陕西汉阴、洵阳等县所输汉中府金州刍茭,储蓄岁久,朽腐甚多。盖金州地僻,所储刍茭支用者少,而有司县照旧催征,民用困之,请令民代输钞以便。”
永乐六年,即公元1408年,三十四岁的胡濙从四川经安康逗留,看到汉阴、旬阳等县征缴的牛马饲料在金州库房里堆放太久,腐烂太多,请求朝廷以钞票替代实物,方便缴纳,避免浪费。
可以证实,胡濙实实在在到过安康,停留时间不会太短,以他“凡名山古迹之间履无不至”的性格,香溪洞自然不会放过。
虽说连张三丰的人影也没有找到,从江湖归来时胡濙还是受到朱棣隆重接见。刻石、碑记作为传统的文化信仰、精神符号,明人概莫能外,何况胡濙已位极人臣,自有好事者把其诗文奉为圭臬。一百年后的嘉靖年间,一个叫刘阁的金州知州(一说汉中通判)曾写《游香溪牛山记》:“度香溪,入崇山,中有石洞,相传吕洞宾、郭尚灶传道兹洞,洞前有石棋枰及子,人不敢取。尚书胡濙诗錾石壁。”刘阁在香溪洞转悠的嘉靖年间《奉命访张三丰到香溪洞》已在石壁上刻存多时。
在胡濙题写香溪洞诗的七十年后,明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河北深州人郑福做了金州知州。郑福对治理郡县自有方略,疏浚过神滩河的河道,绞杀过七里沟的猛虎,树桑棉、艺菽粟、修庙学,政声斐然,还邀请时任白河县令普晖组织编纂了《金州志》。清嘉庆二十年郑谦、王森文撰《安康县志·旧志传》说:“郑福《州志》作于成化戊戌,既而一修于嘉靖,再修于万历,不过取成书增补之。”想必胡濙的那首诗从郑福开始就保留在历代编修的志书里,与香溪洞纯阳宫旁崖壁上的石刻一样,流传至今。
普晖在编纂《金州志》之余,兴致盎然地搜罗了八个旅游景点,称作金州八景,各赋诗一则,香溪洞居首,题为《古洞仙踪》:
古洞深深碧峰前,遗踪共说有神仙。
春风香送桃花雨,晚日晴薰玉树烟。
滴露研朱人已去,推枰看月事空传。
我来策蹇闲游赏,信是壶中别有天。
这大约是留存下来继胡濙题咏香溪洞后的第二首诗,经过七十年的建设,香溪洞的路况改善不少,普晖已经不用拄着拐杖过溪,而是骑着毛驴赏玩了,道教仙踪由此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