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谢军
今年9月10日是第40个教师节,记得第一个教师节是1985年,恰逢我走出校门进入社会,工作的第一站就是到一个山区小镇的一所中学教书。
小镇位于凤凰山腹地,四周群山环抱,一条小河穿镇而过。这里不通铁路,与县城隔着一座大山。那年秋天,我站在小镇学校操场的台阶上,看着满操场正在等着分班的学生,背着手,极力装出一副威严和成熟。但这种装出来的成熟连自己都感到不自信,因为从前面学生的眼里,我分明看到了他们的不屑和轻视。我们那届毕业生是首届初中师范生,刚从学校毕业时一个个都还是十几岁的毛头小子。果然,接下来就遇到了一件极其尴尬的事,按照学校安排,我是初一一班的班主任,从校长手里接过的学生名单是54人,但在教室里点名时却只有48个人,点来点去少了6人。几经打探,一位好心的同事才闪烁其词地告诉我:很多家长看你身材瘦小,不像个老师,不放心把娃子交给你,纷纷找到校长要求转班,现在走的那6个学生,家长都是当地有头有脸的人物,而且都是学习尖子。闻听此言,我羞愤难当,当即找校长评理,扬言不把这几个转走的学生给我退回来,打死不当班主任。当时班主任奇缺,校长几经周折还是满足了我的要求。只是那几个学生家长做贼心虚,生怕事后被我报复,后来接二连三地到我宿舍来赔礼道歉。
刚进校不久就是第一个教师节,那天,全镇教师汇聚小镇参加了表彰大会,下午会餐结束后,大家都要到镇电影院去看电影,放映前校长要讲一段话,校长把撰写讲话稿的任务交给了我。这是参加工作以来接收的第一个任务,我倾其所有精心创作,赶到电影放映前把讲话稿交给了校长。校长大致扫了一眼,连说写得好,却让我代为讲话。我大窘,虽然在后台,稿子也是现成的,但面对全镇教师,还是有些忐忑不安。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校长鼓励了我几句,我竟然来到后台,硬是声情并茂地讲了下来,并获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
学校的生活是充实的,虽然每天都是按部就班,但每天却让我朝气蓬勃,充满生机。早上天还没亮,学校的高音喇叭就一遍接着一遍地播放着雄壮的音乐,有时也放点新闻。早操时间,全校师生先是围着操场跑圈,各班学生点名,对老师却没有严格要求,但班主任一般情况下需要带操。几圈跑下来,再一通广播体操,一身的慵懒消失,剩下的就是热血复活。那时候学校还没有自来水,用水需到操场对面的水井里打水,然后在全校学生的注目下横穿操场提回宿舍,因而从水井打水就成了我们这些新教师的必学生活技巧,这个倒不难,我当天就学会了。提着满满一桶水从操场经过,步履蹒跚,跌跌撞撞,引来学生围观和哄笑,那场面很是难堪。到了冬天,则是和班上部分学生跑出校门,沿镇外的公路长跑几公里。学生有时半夜三四点钟就把我叫了起来,跑在山野的公路上,那真是披星戴月。返程路上,才听到对面山坡上农家的公鸡开始叫鸣。
那个时候,学校年轻人多,课余活动丰富多彩。广播体操比赛、篮球比赛、合唱比赛等各种活动此起彼伏,而体育、音乐老师也就只有一两个,他们也只是蜻蜓点水似的巡回指导一下,真正下功夫的是各班班主任。幸好我们这些师范生在学校文体都是主课,出校后基本上也属于文武兼备的多面手。一时间,学校操场上,沙场秋点兵,队列队形操练口令声声;篮球场上排兵布阵,指点迷津;教室里,歌声袅袅,欢声笑语不绝于耳。记得进校那年冬天,县文化馆和学校联欢,我精心策划编导了一个现代舞蹈《阿里巴巴》,用当时最流行的迪斯科来展示青春的风采,博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并受到文化馆专业老师的大加赞赏。
由于一直偏爱文科,校长知人善用,让我承担两个班的语文教学。我是个情绪化很强的人,语文教学中,特别喜欢讲授那些名人名篇,尤爱鲁迅的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孔乙己》,他的语言风格,他的写作特色和表达方式都让我沉醉其中,我在课堂教学中先讲述作品的时代背景,在交代鲁迅写作时的思想情感,力求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所描述的那个场景,让学生感受课文所营造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我讲得声情并茂,学生们也听得如痴如醉。还有朱自清的《背影》、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以及毛泽东的《沁园春· 长沙》和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这些美文佳作,让我和我的学生在课堂上如品佳酿,忽而闭目遐思,思情驰骋;忽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对于文言文,无论哪种文体,我都要求必须全文背诵,我一个个检查过关,学生们怨声载道,大喊其苦,然而十几年过后,一些学生碰到我,说你当年让我们背诵的那些古文,到现在还受益匪浅。
一晃离开讲台20多年了,梦里依稀,执鞭登台,传道解惑,似乎是很久远的事情了,又近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