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德强
我是以报告文学创作见长的,虽然也写过古体诗、词、赋、现代诗,但多是因为某种需要,抑或是灵感迸发而为之。因此,当现代诗创作成果丰硕的叶柏成邀我为其诗集《心灵演奏》作评时,我着实有些惶恐。
出生于农村、随母亲在乡村长大的叶柏成,当民办教师的母亲是他写作的启蒙老师。第一学历或许不算高,但不妨碍他成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省作协会员。最幸运的是,他有一个评论家胞兄叶松铖,目光深邃,见解独到,与哥哥一起畅谈文学,探讨诗歌表达技巧。
正是有这个得天独厚的优势,1990年,他在《安康日报》香溪副刊发表处女作——散文诗《生命进行曲》之后,诗歌创作越来越多,渐入佳境。虽然长期在乡镇供职,工作繁忙,但是他信念坚定、学习勤奋、追求执着,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辛勤耕种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收获颇多。
叶柏成的诗作屡屡发表于《星星》《世界日报》《散文诗》《检察文学》《青海文学》《黄河文学》等报刊,只是诗歌文学圈外的人不易看到而已。他长期在一个地方“站桩”,像一棵树,把根须深深地扎进泥土吸收养分,枝干却遥望着山野和星空,坚定地向上挺立,博采着七彩阳光。因而能在贫瘠而肥沃的土地上,默默地倔强地成长,自成一番风景。他游走于政务、新闻、文学之间,自然地转换思维方式、工作方式、表达方式,在创作领域自由地徜徉,成绩骄人,诗作也频频被选入《长安风诗歌十人选》《当代诗歌100人选》等诗歌选集中,多次荣获省、市诗歌优秀奖,2020年在全国纪念汪国真诗歌大赛中荣获二等奖。辑入《心灵演奏》的150多首诗作,不能谓之字字珠玑,但是大多在市级以上报刊和网站发表过,很多作品可圈可点。
《泪珠的独白》是这样写的:泪珠把过程沉入旋涡/在比黑夜更黑的时间里/丛生出刀子一样闪亮的白发/情节是霜打的茄子/每一粒疼痛/都在潮湿里泛滥成灾/从某一个断句上突然转身/辨识骨头的软硬程度/烟云抹去了悲伤的羁绊/好运气总是在磨砺中纷纷醒来/几滴泪痕催开冰雪的花朵/绽放兴高采烈的欣喜/一些胜利/从雷霆霹雳的夹缝中/突围归来/一些骄傲/绝处逢生。
表面看来,此诗写的是泪珠及其诉说,实际是写人,描写人的至暗时刻和痛苦,以及“疼痛”对人的考验(“辨识骨头的软硬程度”),描写人面对厄运、挫折和磨难的奋起、坚强、“突围”,描写人的好运、凯旋、欣喜、骄傲,以及人生哲理——绝处逢生,“好运气总是在磨砺中纷纷醒来/几滴泪痕催开冰雪的花朵/绽放兴高采烈的欣喜”,“胜利”“从雷霆霹雳的夹缝中”“归来”。将情、景、理融为一体,比喻贴切,形象生动,思想深刻,给读者尤其是那些境遇不佳、命途多舛、屡遭挫折的人以启迪、鼓舞和力量。
再看《九月的乡愁》:九月/秋雨作序/凄寒加重了抒情的韵脚/那些移居幸福的人/离泥土很远/离天空很近/高高的楼房昼夜把挂牵/摁亮/一棵白菜/三两行葱蒜/却无法在三室两厅/让乡愁/安身立命。
不知那些从乡村移居城市的人读了此诗是否产生感情共鸣,反正我这个乡里来的城市人、“移居幸福的人”是被触动了,尤其是在这个秋雨绵绵的季节,觉得此诗写到了我的心坎上。我的老家虽然在农村,但是长期的机关生活、城市生活,已经使我“离泥土很远”;在阳台上养着几盆花,甚至种着“一棵白菜、三两行葱蒜”,但是,乡愁却无法“安身立命”,我经常到乡下寻找乡愁、怀想乡愁。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乡愁如一片枯叶,轻轻地飘入我的心田;乡愁是天空那绵延不绝的雨滴,如缕如丝,剪不断,理还乱;乡愁像一杯咖啡,回忆起来有苦有甜。在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中,有多少人具有这种心理感受呢?如果有,那就投入到方兴未艾的乡村振兴的洪流中去吧!这首诗不仅仅描写了一个群体的幸福生活及思想情感,而且从一个侧面折射了时代变迁和某些矛盾。
金钱橘是紫阳的特产。叶柏成饱含深情对其进行了歌咏。在《家乡的金钱橘》里,作者先描写了它生长、成熟的过程:“家乡的金钱橘/让我用一枚铜钱/说出你饱满浑圆的形状/用孩子的欢笑/说出你可爱的、胖嘟嘟的脸庞/春天里的雨水/浓缩你酸涩的诗行/夏天的雷霆/过滤你蜜汁的辞章”。再写农民务橘的辛劳和对收获的期冀与喜悦:“从父亲的皱纹里,播种葱郁的希望/从母亲的眼波中,飞翔丰硕的向往”(“父亲”“母亲”应是农民的代表)。再赞美金钱橘,并指出柑橘产业是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希望:“你吐纳绿水青山的珠玑/你高举秋天金色的小太阳/为所有黑夜吞没的路径/指认通往黎明的方向”。此诗构思精巧,层层递进,语言跳跃而圆融,富有张力,感情深沉,意境宏阔。
还有《思月》《在陕南》《一颗颗玉米同我的欢喜看齐》《桥儿沟,我把一首诗丢在那里》等诗作,也值得阅读、咀嚼。
叶柏成是一个优秀的诗人。现代诗的形式是自由的,内涵是开放的,意象经营重于修辞,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优秀的诗人不仅仅追求诗歌的意象、技巧的纯熟、隐喻的创新,更需表达出对于所居世界的态度,对芸芸众生所经历苦难的真挚关怀,对生命的领悟和生活的坦然、坚强、智慧。作者已经付出了努力,获得了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