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915-3356512
  •  投稿邮箱:news@akxw.cn
 > 文旅 > 文化安康
师松
2023-09-08  来源:本站原创

□ 王仁菊WCW安康新闻网

万福园的前身追溯起来就是木瓜沟的大半部历史。庭院东南角的那棵古松是万福园一景。松长得高大有气势,所有来过万福园的人,都把它认作古松,拿它与黄山松相媲美。自品貌看,它确实兼具了迎客松的形神,高耸孤立,坚韧苍劲,临风展臂,庄严肃穆,很有仙气。WCW安康新闻网

园子位于木瓜沟脑的一个山包上,与高耸入云的万福山隔云守望。若山水也有血脉传承的话,万福园与万福山是子母山,自远处或高处看,就是一幅慈母牵子的景象。WCW安康新闻网

木瓜沟全长约十公里,两山夹一河道,到沟脑是万福园,到山顶便是万福山。WCW安康新闻网

万福园的前身是一所学校,再早是一个私塾。私塾由万福寨搬到如今的万福园,一位名叫柯玉康的乡绅是私学开办者,授业的是其族胞柯玉迁,方圆几十里略通文墨者皆为其门生。彼时,柯家是当地最大望族,祖上出过进士,先后有族人入仕,名甲一方。WCW安康新闻网

新中国成立后,私塾改为公学,由公社指派老师教授学生。大约是一九七四和七五那几年,兴过一阵在山野僻壤办农业分校,老县区中学在此设立蟠龙分校,分流了部分师生。虽是分校,却是小学、初高中都有,山上一时沸腾起来。那个时期,师生的主要任务是开荒种地,学习喂猪养羊,下雨天出不了坡就学习打算盘,背珠算口诀,请了山下的老贫农上山来忆苦思甜,吃野菜煮的忆苦饭。山地土肉薄,坡度大又缺水,主要种些土豆、红薯、玉米、荞麦这样的杂粮,人地两忙,广种薄收。一九七六年教育制度逐步恢复,撤蟠龙分校,改制为“万安小学”。万安是当时村名。WCW安康新闻网

我父亲在村里小学读到四年级,因大伯父突然去世辍学回家,十四岁上就扛起了养家的担子。他的同学老黄上到高小毕业,在万安小学当了民办教师。我还很小的时候,老黄常来家里,多数时候是家访路过,偶尔是寻父亲喝个小酒,聊些同窗旧事。即使后来老黄教了我半年功课,我口里叫他老师,心里仍叫他老黄,同背地里把父亲叫“老汉”一样,亲切自然。WCW安康新闻网

木瓜沟那时统共三个村,分别是顺利村、丰富村、万安村。各村都有一个小学,规模都很小,老师基本都是民办或代理教师。顺利小学离沟口不远,最受青睐。丰富小学在上半沟,路程远些,但一脚平,老师们也还愿意来。只万安小学在万福山斜对面的山包上,荒山野岭的,离人户又远,山路难行还缺水,没一个老师愿去,教学采用复式班,最多的时候有三个老师,自始至终守在学校的就老黄一个。父亲一次酒后打趣老黄,说流水的老师,铁打的老黄。一所学校,一棵老松,一个老师,雷打不动哩!老黄呵呵笑,说山里娃通点文墨不容易,咱要也熬不住苦情环境溜了,娃们就得背起书包回家咯!父亲把酒咂得滋滋响,叹息说,活人哪有不苦的?你看我这一根扁担挑到黑的日子!教书总算是个轻省饭,虽说山上苦情些,额外还得一份敬重哩!话说到深里,他们便闷头喝酒,总是老黄先醉。WCW安康新闻网

除了教书,老黄的主要工作是家访。WCW安康新闻网

饭都吃不饱的年月,学文化就显得不那么打紧了,尤其是女娃娃。老黄拖着根不长的打狗棍子,各家动员娃们上学,很是遭人嫌弃!话说半箩筐才绕到上学的事情上,当娘的心软些,面情也重些,笑笑地应付着,只说娃没个吃轻省饭的命。当老子的多燥性些,应付几句就上了火气,说你一个月挣一酒盅子的钱却要管一酒缸的事,自己还没喝醉,却劝别人醉!两下里说急了,主人家就赌气说,你要保证娃读书能吃饱肚子养成个家就算这事能成!老黄讪讪地笑,耐着性子慢慢磨。实在说不通了,改日再来,跑上三五趟的,大家情面上都磨不开了,有时思想就通和了。WCW安康新闻网

我过了七岁,家里还没让上学的打算。放牛打猪草的时候就时常盯着斜对面的碥子路瞅,我屋住在半坡上,外面来人,都从那条碥子路绕上来。开学时,有个年轻的女代理老师来过一回,被父亲几句话就打发走了。我等在门前的斑竹园里,跟她说叫老黄来,她疑疑惑惑地走了。几天后,老黄拎着个黢黑的土鳖壶来家里,我知道里面是土酒,高兴得很!一场酒下场,父亲总算答应我去读书了,但提了条件,但凡考试不及格就退学。我一口应承下来,还给老黄斟了满满一大盅酒,他仰脖喝完就跑出去了,父亲哈哈大笑,说老黄“下猪娃儿去了”。老黄是喝吐了,论喝酒,他从来不是父亲的对手。WCW安康新闻网

我考上中专的时候,悄悄跑去给老黄“报喜”,虽只教过半年功课,但他是我真正意义上的启蒙老师。老黄与父亲不同,永远都是一副好脾气,还爱“画饼”,总说吃过的苦都会变成糖,还畅想多年后的木瓜沟和山上的小学校会像画一样美好!童年最不缺的是想象力,老黄说得煞有介事,我听得如痴如醉。老黄在地里干活,一脸的黑汗,见到我很高兴,瘦削的脸上笑得全是皱纹。我们在地头站了一会子,统共也没说几句话,老黄嘱我莫要学有些娃,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要记得自己的根在哪儿哩!又说,跑一千里一万里,回头一看,门前三尺才是硬土。我重重点头,把这几句土巴巴的师训暗暗记在心里几十年。WCW安康新闻网

我工作几年后,有一回在县城的新华书店遇到老黄,他与几位老师一起在书店盘教材。老黄很高兴地告诉我,小学如今也分配了一个师范生,将来肯定会更多,又说沟里还预备修车道呢!他自学了中师函授课程,毕业就有望转正,可能就正经吃上公家粮了,又说了学校添置了不少新设施,通了电也通了自来水,原来挂在古松下的铜铃淘汰了,学校用上了电铃铛,他笑说自己打铃的手艺算是荒废下啦!又说自己年纪大了,也快到站了,跟那松一样派不上用场了。我说,老师身体如松,健康长寿就好啊!WCW安康新闻网

老黄转正后,我回去遇到过他一次,那时村里刚刚修了毛坯路,勉强能够通车,只是车后尘土飞扬。我顺着老田坎往回走,老黄自村里出来,一身靛蓝的中山装,上衣口袋插着支钢笔,头发梳得齐齐整整,肩上的帆布包也很平展,整个人看起来生气勃勃!老黄是去镇上小学开会,看到我,抻抻衣裤,问还精神不?我说,精神哩!比啥时候都精神。这是我见过老黄最华丽的一身行头,也是他笑得最舒展的一回。WCW安康新闻网

那天,镇上正式定下万安小学撤校,老黄也接到通知可以退休回家休息了。WCW安康新闻网

如今我也人到中年,更多的精力从下一代转移到上一代,尽量每月回去陪陪母亲,抽空到处转转。万福山村借助时代的东风早已是旧貌换了新颜,小学校改成了民宿,农副特产窗口人流不息,周围的茶山开发了出来,老堰塘莲荷飘香,还修建了一片梅林,柿子林,蜜桃林,水泥路四通八达,自来水甘甜清冽。老黄曾给我们描摹的美好图景,版画般一点一点刻画了出来,万福山成了老县有名的景点,只是老黄早已走远,山上只留下伴他几十年的老松。WCW安康新闻网

我每每去万福园,总要在古松下听听风,看看景。世事变迁,唯有它一如初见。有时去得早了,雾锁山岚,浓雾轻易就把人心弄得潮湿。朦胧中,总恍惚看到老黄还是当年模样,好声好气地在教室里讲课,挑着木桶去山后堰塘担水,搬了小柴桌坐古松下批作业,偶尔对着山风出神,大约又在叹息山里娃上学不易吧?其实老黄不知道,娃们也叹息他,叹息他一个人守着日出,守着日落,春去秋来,青丝华发。WCW安康新闻网

古松迄今约莫五百余岁了,一师一松,于我意念中松就是老师,老师就是松,相守经年,俨然一体,每每上山抬头看见松,就看见黄老师站在小学校门口给我打招呼。有风过耳,依稀总能听到清越的铜铃声,“叮当,叮当,叮当”那是上课铃声。“叮——当,叮——当,叮——当”那是下课铃声。这是老黄多年练就的打铃本领,留在古松的记忆中,成了松香。 WCW安康新闻网

(责编: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