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柏成
关注平利县作家、县文联主席王建春的小说已经很久了,这么说吧,网络还不发达、手机还没有普及的时候,我就在《安康日报》读过他的小小说。那时候是零碎式、消遣式的阅读,没有系统地去慢读细研,但不管怎么读,我得承认建春先生的小说,给我带来了一段美好的快乐时光。
当今天带着审视探究的目光,再次阅读王建春的系列小说时,阅读欲望被他设置构思的人物、富有个性的语言、独具匠心的故事、升腾跌宕的情节所点燃。吸引我的不光是他的叙事风格,更有透过他对人物白描式的刻画,以及准确把握人物内心活动的轨迹,从这些蛛丝马迹中,我们可以窥视活跃在小说里的各色人物身上所折射的闪光点,这些闪光点在切入生活任何一个横断面、纵深处的时候,无论是干部、平头百姓,还是懵懂的孩童等等,他们给我们的社会的生活所带来的震撼人心、触及灵魂的力量,常常让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扼腕感叹!
小小说《谎言》以脱贫攻坚为大背景,讲的是动员智障老人栓娃子看病、住敬老院养老的事,道出了扶贫干部徐明人性化的工作,以及家人情感上的配合和支持。小说语言风趣幽默,恰当的口语化运用,一下子拉近了读者与故事中徐明、栓娃子及徐明妻儿的距离,给人一种无障碍阅读的快感。小说对栓娃子这个人物的刻画非常成功,很显然,作者抓住了栓娃子带有几分傻气却又孝顺父母的个性特征,叫人对这个弱势人物生出既爱又怜的悲悯情怀。小说充盈出积极进取、向着阳光前行的正能量,给基层干部们提供了徐明式的工作范本。
王建春擅长在小说中抓住每一个角色的特征,来塑造他的人物个性。他常常让这些人物在各自的生活环境、成长年代、不同年龄段,说出符合各自身份的话语,他小说中的人物,个个血肉丰满,骨骼硬朗,独具气象。小小说《灵灵吃橘子》属于儿童小说,简单得就是吃橘子这件事,但抓住了儿童心理,通过母子对话,把妈妈对儿子的启蒙教育描述得细致入微。妈妈教儿子讲从小不能自己一人独占,要与大家共同分享的道理,“橘子圆,橘子甜,你一瓣,我一瓣,一人一瓣吃得欢。”通过逗趣,说橘子长出那么多橘瓣不光是为了好看,是为了让大家分着吃,让儿子领悟,做人不能太自私,要互敬互爱。
熟悉生活,提炼生活,艺术地呈现生活中触动灵魂的元素,在王建春的小说作品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施展,让熟悉身边芸芸众生、人生百态的人,在读到他笔下描绘的人物时,不由自主地会“对号入座”,仿佛他书中的人物在某个街口、某个乡村院落、某条曲曲弯弯的小路上与我们擦肩而过。
防疫题材小说《督察》,讲的是副镇长大茂与柳镇长驱车到达各村去督察疫情防控落实这件事,作品没有直接落笔叙述疫情的紧迫性与严重性,而是用一辆督察车辆为针头,用所见所闻为丝线,不忘向村民灌输疫情防控知识等等细节穿针引线,叫人一下子就感受到了上下一心防疫情、众志成城打好疫情阻击战的浓烈氛围。我们在宽松愉悦、深情款款地铺陈中,无时无刻不感慨乡镇干部与基层百姓建立的亲密无间、休戚与共的鱼水情谊。小说中没有豪言壮语,有的是日常琐碎中碰到的丁丁点点的细枝末节。譬如张婶热情地同大茂和柳镇长打招呼,歪起头笑眯眯地说:“你们戴着口罩,我也认得。”就这简单的一句话,它所传递给我们的信息量是巨大的。由此可见,这种亲密的干群关系,是干部和百姓朝夕相处、日积月累建立起来的,唯有真正做到了生活工作在人民群众中间,时刻关心百姓的冷暖,随时随地解决百姓困难,才会让老百姓刻骨铭心、终生难忘。
平和的语言,流畅的叙事,无疑增添了读者与人物的紧密联系,读来亲切感人。阅读《交警高峰》,我深深被这位身高只有一米六的交警高峰所吸引。小说通过第一人称“我”用讲故事的方式,讲述了高峰在交通执勤中为百姓所作的好事实事,但正是这些或惊险或平淡的故事,像一串五彩斑斓的珠玑,串起了一个璀璨夺目的光环,这光环照射出高峰矮小中的高大、普通中的不凡。
小说《鲤儿》是拟人化写作,以主人公“鲤儿”这条小鲤鱼的口吻和视觉,叙述了“鲤儿”与爸妈一家人的遭遇,揭示了环境污染给江河湖海带来的污染,给一切生物包括鱼类带来的灾难,导致大批鱼类被迫迁徙。在迁徙途中,依然有毒害鱼、垂钓鱼的事件发生,最终,“鲤儿”爸爸为了保护孩子,明知不为而为之,用自己最后的犯险,得到一条鲜嫩的蚯蚓,解决“鲤儿”和母亲的饥饿,自己却成了人家俘虏囊中物。小说顺势赞颂了人们对汉江河流保护管理取得的成就,赞美汉水之滨的安康是一座宜居宜业城市,这与干净清爽、绿水剔透、草木繁茂、百鸟合鸣、优美的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全方位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赏读了王建春的好几篇小说作品后,掩卷之余,受益多多。他在多年的小说创作中,已经形成了自己鲜明、成熟的创作风格,其作品语言朗朗上口,画面感强,可圈可点的地方多。希望作家不断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多多挖掘和发现新时代中涌现出的典型人物,为人民群众不断创作出更多脍炙人口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