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公智
“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巧”。古人吟诗作词是很有讲究的,苦思冥想,反复推敲,“两句三年得,一吟泪长流”。诗到语言为止,说到底,诗歌就是语言的艺术,即使现代诗歌亦不例外。反复阅读安康籍作家陈益鹏先生的诗歌,每读必有新的感悟或感动。纵观整部诗集《花香满径》,诗人满怀深情,赞美故乡,歌咏祖国,且行且歌,山也是诗,水也是诗,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无处不漫漶着诗意之美。书分四辑:故乡情愫、边走边唱、说东道西、诗意散章,纵深几千年,横跨数万里,题涉宽泛,内涵丰富,颇值一读。
纸上还乡就是在滚滚红尘寻找一处灵魂的安放之地。随着时代发展,城乡差异越来越小,异乡即故乡,很多人为了生存不得不走南闯北,随遇而安。还有很多人生于流浪之途,长于奔波之旅,居无定所,更不知故乡为何方。诗人荷尔德林说,诗人的天职是还乡,接近故乡,就是接近万乐之源。而诗人陈益鹏深得其中奥妙,反复吟唱故乡山水、人物、草木、庄稼……一遍遍在纸上诗意还乡,留下一首首脍炙人口的佳作。诗人陈益鹏生于陕南巴山深处的岚皋县,那里有被《水经注》称为岚谷的岚河、洞河、晓道河、大道河,有神奇美丽的南宫山,有被贾平凹赞为陕南小九寨沟的千层河,还有神河源、花里镇,无不秘境若画,美不胜收。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诗人自小便浸淫于如诗似画般的仙境里,诗意审美与生俱来。
诗人陈益鹏身处十三朝古都西安闹市中心,却能守住初心,安静读书写作,视滚滚红尘为无物,实为难能可贵。细读诗人诗作《金州大地》《乡情缕缕》《南望故乡》《乡村记忆》《与母亲相处的日子》等等,整组整组地抒写心中对故乡的深情与大爱,其情之深,意之切,颇具感染力。自走出秦巴山后,诗人的视域得到扩展,如组诗《文学陕军再出征:沙场秋点兵》,诗意再现了陕西十大地市旨涉文学的诸多神韵与大美,读后甚为震撼。此组诗歌在“文学陕军再出发”全国征文比赛中获得银奖,名副其实。
视诗歌为信仰,用文字修筑精神的庙堂。放眼当下诗坛,有一部分人诗行不端,或东抄西拼,生编硬造,或东拉西扯,鬼话连篇,或似曾相识,毫无新意,或自立门派,尽情游戏……不一而足,致诗坛混乱失序。创新不可脱离传承,传承必须敢于创新。“或简言以达旨,或博文以该情,或明理以立体,或隐义以藏用。”要用最美的语言,表达最美的感情。诗乃言之寺也。陈益鹏就是一个视诗歌为信仰的真诗人,满怀着对诗歌的敬畏之心,每写一诗,必反复打磨修润,直至圆润精致为止。特别是“诗意散章”里收录的散文诗,在我看来,几乎章章都很精致,甚至堪称经典。年前在张家界学院,有幸参与了刘年诗歌弹唱会,读到、看到、听到的,皆为用生命和血泪写作的震撼之作,从中感受到了来自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疼痛。在益鹏这部诗集里,我也常常会有同样的感受。
纵观整部诗集,语言简约质朴,佳句频现;诗意开阔内敛,张弛有度;意蕴丰盈饱满,繁而不乱。诗人基本练就了自己的语言、语感和叙述方式,从而摆脱了现代诗写作的同质化问题,为自己的诗歌打上了个性徽记,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非优秀的成熟诗写者不能达此境界。
在诗写中完成诗人的使命与担当。诗以言志,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歌诗合为时而著。在陈益鹏诗歌里,还可感受到诗人满满的家国情怀和悲悯情怀。细读陈益鹏诗歌,或关注故乡,或关注时事,或抒写爱国情怀,或诗写人间大爱,几乎每首诗歌都情真意切,言之有物。诗忌说理,但诗人隐义以藏用,喻哲思于意象之中,宛如读禅,给读者以感悟与力量。诗忌滥情,宜发乎情而止乎礼。陈益鹏诗歌中绝大多数皆为抒情诗歌,内敛而节制,饱满而真诚。诗忌太满,诗人总在该满时满,该留白处留白,给读者留下再创作和回味的空间,当为上品。
现在各地都在打造旅游景点,行吟诗歌成为推动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山水明志,风月怡情。本书收录了诗人大量行吟诗歌,比如《触摸延安》《古镇诗情》《椰风海浪》《蜀河情思》《宁陕诗草》等组诗,都寄托了诗人的梦想与情趣。胸中有山水,诗书气自华。赏读陈益鹏诗歌,用心感受诗人超凡脱俗的静逸情怀,实为不可多得的一桩阅读享受。